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仅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取得了众所瞩目的非凡成就,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梅兰芳”这三个字早就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人们的目光。1949年以后,梅兰芳还担任众多行政职务,又以新的方式成为传统戏剧在新社会的象征。梅兰芳终生都在从事京剧表演事业,却又始终承担极大的社会责任。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他的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的曲折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
梅兰芳和他的京剧界同行们有太多不同。他之所以特殊,不仅因为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留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因为他拥有特殊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地位,还因为在同时代演员中,他奇迹般地、极为罕见地留下了许多文字形态的珍贵遗产。他的前辈演员,从程长庚到谭鑫培一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同时代的周信芳、程砚秋等人,虽然也写有一些文章,毕竟不是太多。梅兰芳不一样,在京剧史上,梅兰芳大约是最值得、最应该、也最有可能为之编一部“全集”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因此,无论是从京剧史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更大范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研究的角度,今天我们来编这样一部《梅兰芳全集》,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搜集所有以梅兰芳署名的著述,都将有助于梅兰芳研究的推进,为世人呈现出一个更完整的梅兰芳。诚然,梅兰芳的著述中的相当部分,此前曾经出版过,尤其是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我的电影生活》及《东游记》等;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梅兰芳文集》,收录了多篇散见于报刊的艺术上较重要的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梅绍武为其父编的《梅兰芳全集》。该书包括了上述专著和文集,加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还有影印的《梅兰芳演出歌谱集》。这是第一个试图汇集梅兰芳存世文献的版本,当然,无论是论其著述还是论演出剧目,都不能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的标准衡量。它仍然只能算是一部“选集”,因为该书所收的演出剧目,只不过是梅兰芳所上演的剧目中极少的部分;而且除了本书所收录的谈戏说艺的文章,梅兰芳署名发表的文章,还有相当多未能收入。在这个意义上,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完整地整理结集出版,因此,如果说本书才是梅兰芳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并无夸饰之意。
这部《梅兰芳全集》没有收录梅兰芳的演出剧本和曲谱。不是因为剧本与曲谱对梅兰芳不重要,梅兰芳首先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而非作家,他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成就是最突出且最重要的;而是因为,首先,他的艺术成就最主要的体现形态,并不是他所演出的剧本,而是他的舞台表演;其次,他艺术的代表作里有相当数量是传统戏,即使他的新编戏也经常有传统戏为底本,不能把梅兰芳演出的戏都视为“梅剧”;第三,这些剧本都是梅兰芳身边李释戡、罗瘿公、黄秋岳、吴震修、齐如山等多位文人的集体创作,过程中梅兰芳也不免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著作权的归属人言人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剧本的写作不能完全归功于梅兰芳,所以收入他的全集,颇为不妥。当然,假如有机会完整地整理与搜集出版梅兰芳一生所演剧目的剧本,也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这已经不在《梅兰芳全集》所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既然我们要编梅兰芳的“全集”,就应该完整地收录梅兰芳所有著述。不过有关《梅兰芳全集》的编撰,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梅兰芳一生与多位文人交往,他在文字上的著述,得到文人们不同程度的协助,其中又尤以诗词为甚;因此,在不同时期,以“梅兰芳”署名的文章中均包含了文人们的贡献,却很难分辨,那些协助梅兰芳撰写文章的文人,似也无意于留下足以让后人清晰分辨的证据和资料。通常情况下,这些著述至少是经过梅兰芳首肯的,因此将它们编入“全集”,应该不违梅兰芳的原意。第二,前人所编的《梅兰芳文集》,只收其谈戏说艺的文章,这样的遴选原则固然有充足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报刊上常见梅兰芳政治表态性的文章,时过境迁,这些文章是否都真实地体现了梅兰芳的思想,确实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然而,将它们完全排除在梅兰芳的著述之外,显然也容易失之于武断。无论如何,它们都有助于后人认识与理解在那个时代梅兰芳的社会角色。
梅兰芳于1961年逝世,至今已经五十多年。由于前贤对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做过完整的搜集整理工作,大量文献散落各处,甚至多有佚失。这是我们计划系统地编撰《梅兰芳全集》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历经坎坷,翻阅了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从中搜寻出数以百计此前鲜为人知的资料,并且经过艰难的甄别和比较,方才整理成目前这部达二百多万字的文集。
《梅兰芳全集》分为八卷,这里简单介绍这八卷的内容。
前三卷收录的是1919年3月至1961年梅兰芳署名发表的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单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兰芳逝世后发表的遗稿。在这一部分,还特别附录了近50篇各类报刊的梅兰芳专访,这些专访的主体都是梅兰芳的谈话,从中均能看到他的见解与思想。
从第四卷到第六卷的三卷,是最能代表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计划撰写回忆录,并且以《四十年戏剧生活》和《缀玉轩回忆录》为题,在杂志上发表过零星几篇,但是因时局动荡,他撰写回忆录的计划很快中断了。直到1950年,生活重归安定,他的回忆才开始在《文汇报》上系统地连载。1952年和1954年,平明出版社分别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第一、二集;1958年以后,梅兰芳改在《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继续发表他的回忆录,这些文章后来被收录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第三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需要说明的是,梅兰芳这部回忆录的第一、二集在开明出版社正式出版时,由记录整理者做了大量的修改订正,因此与报纸上连载的原文差异很大;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6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重版该书,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差异。因此,这部书尤其前两集的版本相当复杂,其中或大或小的不同,部分固然是由于史料订正所致,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改动,并不见得都与史实有关。为尊重历史,我们对不同版本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做了详尽的比对校订工作,并且将《文汇报》上连载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全文附上,作为本书的第六卷,以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这部重要著作的演变过程。
本书的第七卷,收录梅兰芳的《东游记》和《我的电影生活》,这两部著作同样是先在报刊连载,然后才结集成书的;从连载到成书,也有不少变化,我们均一一予以校订,在书里做了详尽的附注。该卷还收入梅兰芳生前未完成的《梅兰芳游俄记》,根据提供这份珍贵资料的许姬传的说明,这只是该书的上集,因事务繁杂,梅兰芳始终未能完成后半部分,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面世。
本书第八卷收录梅兰芳的诗词、书信等,这部分文献来源驳杂,搜寻辑录极为不易,考证与甄别的难度也很大。本书尽可能附上引征的出处,至于这些文献的真伪正误,恐怕仍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要敬请有识者赐教。其实,前面七卷的整理搜集工作中,也难免还有疏漏,毕竟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我们的见识和能力均多有不逮,诸多未能尽如人意的缺憾需要弥补。因此,对我们而言,本书的出版只是完成了这一项目的第一阶段,它的最终完善,还有待专家学者以及读者的批评和指正。最后,我们在王长发、刘华先生编撰的《梅兰芳年谱》基础上,压缩编写了一份简单的梅兰芳年谱,作为附录,仅供参考。此外部分文章中的标点系编者所加,特此说明。
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得到许多相关单位的支持协助,舍此无法达成目前的规模。我们首先要感谢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支持,《梅兰芳全集》荣幸地被列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并且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资助,本书的编撰工作因此得到充分保障。《梅兰芳全集》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戏剧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证了编撰出版过程顺利完成。在《全集》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梅兰芳纪念馆、新华社、光明日报社、北京日报社、上海文新集团和各地多家新闻单位的支持,借助这些部门多年积累的资料和数据库,我们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项目。我们还特别要感谢梅葆玖先生在本书从立项到编撰、出版过程中始终如一的信任与支持,葆玖先生不仅慷慨地授权我们开展这项工作,为本书作序,而且亲率众多梅门弟子,为《全集》的编撰完成无私地提供了大量帮助。
完整、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梅兰芳的著述,对于推进梅兰芳乃至京剧和中国戏剧研究,意义十分重大。继承与弘扬梅兰芳的艺术思想与舞台实践,不仅是京剧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文明当代演进的呼唤。希望《梅兰芳全集》的出版,能够为京剧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起到推动作用,那也将是我们所能尽的绵薄之力。
(摘自 《出版商务周报》 2016年10月10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