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宝珍到李昕,李门已成为四世的梨园世家。在这四世中,以李多奎的成就最大,他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京剧艺术大师,而且自成一派,被誉为老旦泰斗。其余几代虽不如李多奎成就大,但也算得上是京剧艺术中的佼佼者,他们均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颇有造诣。

李宝珍慧眼识才 李宝珍生于1864年,系河北省河间人。他少年时代进入河北梆子戏班,成为一名鼓师。

1902年,李宝珍携全家进北京,成为庆寿和京剧戏班的一名鼓师。经过多年的艺术浸淫,李宝珍对京剧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不仅是一名技艺绝佳的鼓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一双慧眼。正是由于他慧眼识才,才使得李多奎和张君秋成为京剧艺术大家。

李宝珍的次子李多奎自14岁时开始倒仓。十年磨一剑,他的嗓音达到了高、宽、亮、脆的境界,令人可喜的是,他还具有老旦的雌音。一天,李宝珍在听儿子吊嗓子,当时李多奎唱的是老生。李宝珍眯着双眼打着节拍在倾听。突然,李宝珍双眼一睁,脸上露出一种难得的笑容。他有点动情地说"儿啊!你十年倒仓,终见功力。我听你嗓音中有一种雌音,我看你改唱老旦如何?"李多奎精神为之一振,当场唱了几句老旦的唱腔。李宝珍听后眉开颜笑,说道:"好!唱得好!"一向从不轻易赞扬儿子的李宝珍对儿子夸奖起来。自此后,中国京剧界少了一位普通的老生,多了一位红遍神州的老旦。

李宝珍一家曾长期与张君秋一家住邻居。张君秋的母亲是李宝珍的干闺女。张君秋在少年时代,家中生活困顿,每当张君秋感到手头拮据时,张君秋的母亲便说:"君秋,别着急,等你爷爷回来,咱就有大洋花了。"张君秋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李家度过的。一天,李宝珍比画着张君秋的脸蛋,说道:"小子,看你这小脸蛋,贴上片子,唱个旦角多美哦!"我看你改成旦角挺好!"在这之前,张君秋一直唱老生。改旦角后,果然风采照人,顾盼生姿。俊秀的脸蛋,优美的身段,加上一副好嗓子,使张君秋迅速走红。最终自成一派,成一大家。当时,李家出资让张君秋拜著名旦角李凌风为师,连进剧场,都用李多奎的包月车接送。张君秋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万千,他曾动情地说,是李宝珍爷爷的一双慧眼,改变了我的一生。

李宝珍夫妇有两男两女,长女许配北京中和大戏院经理梁华庭。长子李万和曾是梆子戏班老生,艺名葫芦红,颇有艺术造诣。二女儿李万波嫁给一名中医,不幸早年丧夫,一生守寡。但她带回的两箱银元为戏班和弟弟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次子李万选,字子青,艺名多奎。

老旦泰斗李多奎

1898年古历十月初六,李多奎诞生。1902年,4岁的李多奎随父李宝珍进北京定居。他8岁进庆寿和科班,排为多字辈,师承贾志臣学老生,同科有名丑贾多才,旦角艾多芬,丑角王多寿等。李多奎9岁便登台演出,12岁唱大轴戏。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

李多奎14岁那年开始倒仓,变声改习月琴,他一面学拉琴,一面吊嗓子。这一练就是10年光景。李宝珍对儿子要求十分严厉,李多奎练得很苦。那时,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李多奎便起床去北京天桥四面钟喊嗓子。一天,李多奎的哥哥牵着一头小毛驴,李多奎手提一盏小马灯,腰里别着一把京胡,在快到天桥时,碰到一位警察。这位警察发现李多奎行踪有些可疑就大声叫道:"你来这里干啥?""喊嗓子呀!"李多奎从容地从腰间的布袋里拔出京胡,警察一看果然不是什么武器。遂说道"你看看现在几点钟?"李多奎掏出怀表一看,才凌晨两点五十分,自己来得太早了。(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