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天津京剧院老旦新秀李宏
孙觉非 娄悦
李多奎先生是京剧老旦行当的一代宗师,他所创立的“李派”艺术是继老旦泰斗龚云甫、罗福山先生之后老旦行当的唯一流派。几十年来,“李派”弟子、私淑者甚众,在观众中影响深远,后学者无不以“李派”为法帖。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的青年演员李宏是李多奎先生的再传弟子,她可称得起是当今“李派”老旦的后起之秀。
李宏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与家庭的熏陶有着密切的关联——父母都酷爱文艺且能歌善舞。11岁时,李宏报考了天津艺术学校京剧科,老师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漂亮、有灵气儿,嗓子尤其好--因此,她被顺利录取。
入校后,她先学青衣、老生,第二学年才被指定专工老旦。对于“改行”,她很想不通,本来吗,哪个小姑娘不爱漂亮……多亏老师做工作,让她明白自己的条件学老旦更有前途。
学戏是个苦差使儿。这对从小娇生惯养的李宏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她清楚地记得:上艺校二年级时,一次上“基(本)功”课,老师让每位同学走15个“前桥”,那时她的功底还比较弱,体力和耐力也欠佳,走了13个就没力气了,但她咬牙坚持,突然一不留神失了手,整个人腾空飞了出去,脖子撞到墙边的“把杆儿”上,一下子把大家全吓坏了,可她却象没事儿人一样爬起来继续练。
有人要问,老旦演员有必要练身段和基本功吗?其实,这是对老旦行的误解。罗福山、孙甫亭二位老旦前辈不都是以“做派”取胜吗?李多奎先生早年也常演《滑油山》、《游六殿》等做工繁重的剧目。2002年,李宏演出《游六殿》,在戏的最后按传统演法走了一个“抢背”,很是精彩。大家会说:这出老旦戏现已濒临失传,谁还会跟这个“抢背”较真儿呢?可李宏凭借当年练就的扎实功底和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博得观众的阵阵赞许——可见老旦的“身段”是何等重要啊?!
幼苗的成长离不开园丁地培育。李宏在天津艺校时,由姜志军老师开蒙,学习了《钓龟、行路》等基础戏;随后,田萍、史玉洁老师又向她传授了《李逵探母》、《望儿楼》等剧目。1992年,学校请来了李多奎先生的亲传弟子、京剧艺术家李鸣岩老师,向她传授《太君辞朝》、《游六殿》、《哭灵》等“李派”代表剧目,使她在演唱、表演方面获益颇丰。1995年,李宏终于成为李老师的入室弟子,“李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那年她才18岁!
“圣人无常师”。李宏除向李老师学习之外,又广投名师,以博采众长。李老师也相当开明,使李宏在艺术上毫无束缚。1999年,李宏被分配到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开始了她的职业演员生涯。2000年,团里安排她向王晶华老师学习《杨门女将》,王老师先对她进行了一番审视,发现她的唱工扎实,台风大气,且表演、刻画人物都很到位,才欣然答应将这出拿手戏传授给她。王老师对李宏真可谓一丝不苟,经过一个夏天的学习,李宏终于在舞台上出色地塑造了佘太君这一艺术形象,向团领导、观众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同时,她也与王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2002年,李宏又向李多奎先生早年的女弟子、京剧艺术家赵鸣华老师学戏。赵老师先传授给她一出自己首创的唱、念、做并重的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即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前身)。赵老师为她分析人物,示范念白、唱腔,使从没演过现代戏的李宏拓宽了戏路,表演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团里汇报演出时,一段“痛说革命家史”,使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而后,李宏又向赵老师学习传统戏《遇后·龙袍》,这出戏她原本学过,但经过赵老师的指导加工,使她在吐字归韵、唱腔韵味方面更好地具备了“李派”的神韵。
李宏永远也忘不了赵鸣华、李鸣岩二位老师经常教导她的话:“我们学了一辈子老师的艺术,到现在也只是学了些‘皮毛’,而你更要下死功夫;你要很好地学习师爷的为人,做一名德艺双馨的京剧演员!”
从在天津艺校学戏至今,李宏已经取得了大大小小无数奖项。在成绩、荣誉面前,李宏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说:“作为新世纪的戏曲演员,文化学习至关重要,今后我将努力地提高文化修养,向‘学者型’演员迈进……”
看到“李派”再传弟子中有李宏这样的新秀,我们由衷地感到:“李派”自有后来人!
(摘自 台湾《弘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