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盖叫天到天津演出,特邀侯喜瑞助演,我曾看过他不少好戏。1951年我离开天津,在北京一住三十余年。虽与侯老同在首都,但他已退居二线,不大容易看到他的演出了。
侯老晚年演《连环套》,只演“拜山”、“盗钩”而不演“盗马”。理由是:自己在台上决不偷工减料,既已力不从心,不能按当年原样表演,则宁可不唱。所以五十年代他与孙毓堃屡演此戏,都从“拜山”开始。另一出比较常演的,则是与雷喜福合作的《打严嵩》。1956年程砚秋拍摄《荒山泪》电影,特邀侯老演了一个抓壮丁的校尉。传闻此片拷贝已坏,不能上映,实太可惜。另外北京市有一次会演,侯老同孙毓堃合演《霸王庄》。这几场戏都极为难得,应该载入京剧演出史册。
五十年代,杨宝森在津演出。杨的老搭档刘砚亭忽然生病,侯老出于同行道义,慨然自愿代演一期,津人乃大饱眼福。事后侯老分文不取,全部报酬归刘砚亭所有,文艺界至今传为美谈。
1962年八月,天津为侯老组织了三场戏,侯老演出了《法门寺》刘瑾、《普球山》蔡庆和《挑滑车·下书》的牛皋。舍弟同宾因未看过侯老的《普球山》,特地看了这一场。事后听他谈起,我便对这三场戏略加分析。《法门寺》属京白太监戏,自有特色。还有一种老英雄类型的戏,如《英雄会》、《九龙杯》的黄三太,《十三妹》的邓九公等,也是侯老绝活的一个方面。而《普球山》乃是这类戏中最简洁凝练的一出,配角少而场次集中,所以侯老做了一次示范演出。至于《牛皋下书》的牛皋,则与张飞、马武、李逵等角色基本上属于一类,有着寓韶秀妩媚于卤莽豪放之中的共性。由此可以推想,侯老本人认为真正能体现自己表演艺术特点的,不一定就是粉脸奸臣,如曹操,欧阳方、秦灿、严嵩这一类角色,尽管侯老把这些反面人物已演得出神入化。不知我的这一分析能否得到专家们的首肯。
我最后一次看侯老的戏,是1962年冬在中国戏校为萧老(长华)举办的纪念演出晚会上,侯老以《牛皋下书》列大轴。其回营交令时的醉步,真是妩媚洒脱,举手投足皆具楷模。1981年一月王金璐收叶金援为弟子,在北京河南饭庄楼上设便宴举行拜师仪式,侯老也光临了。这天恰值电梯发生故障,侯老是由几个青年同志轮流背负着上下楼的。我在筵前得与侯老最后一次晤对。那天老人兴致极好,饭后还同金璐照了一张便装“戏”相,做的是《连环套·拜山》的身段。他手眼身法步准确美观,谁能相信他已接近九旬高龄了呢!
(摘自 《吴小如戏曲文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