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0月3日电(记者程瑛)"第一次演出京剧《贵妃醉酒》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谈起20年前的首次登台,一头金发的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与舞蹈系主任魏莉莎女士依然满怀感慨。
20年后的今天,作为"亚洲地区之外最大的亚洲戏剧研究所"的负责人,魏莉莎首创的"英语京剧"已经成为夏威夷大学最富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她编译的《凤还巢》、《玉堂春》、《沙家浜》和《四郎探母》,在每年3周的演出季中上演10余场,吸引观众近万人。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学习、演出京剧的"第一例",魏莉莎女士演绎的"洋贵妃"在我国京剧界闻名遐迩。这次她是应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邀请来到南京观摩交流的。
"这次艺术节的不少演出都很精彩,不过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宰相刘罗锅》等京剧。"提到京剧,魏女士一往情深。虽然年过半百,她随手舞来的京剧招式依然有板有眼,韵味十足。
魏莉莎的京剧缘开始于七十年代初。在夏威夷大学攻读亚洲戏剧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她最大的愿望是"到中国来看真正的京剧"。
1979年,作为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选派的第一批美国访华学者,魏莉莎来到了南京大学。她说:"一个外国人想学京剧,那时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不可理解的。好在热心人给了我很大帮助,南大时任校长匡亚明帮我联系老师,江苏省京剧院的沈小梅、陆根章一招一式地指导我。
" 从此,古都南京的街头多了一位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看排练、吊嗓子的外国"京剧迷"。
仅仅排练了十几次,魏莉莎的《贵妃醉酒》就在南大礼堂上演。正是那次她自称为"纯粹是模仿,而不是表演"的"不够满意"的演出,使她得到"洋贵妃"的雅号,并频频亮相于中国舞台和报刊、电视。
魏莉莎在近年编译了不少京剧脚本。她说:"把京剧格式工整、韵律和谐的唱词翻译成英语,这的确很难。但是用英语演出的京剧,使并不掌握中文的演员和观众更容易接近和理解,有利于扩大京剧的影响。
" 痴迷20年,魏莉莎对京剧自有独到的见解。"京剧是非常高级、复杂和完善的艺术,"魏莉莎说,"可以说,没有第二个剧种像京剧那样,给予演员极大的创作自由和施展空间。"
"京剧很美,其他许多艺术样式也很美,比如话剧、交响乐甚至流行歌曲,但我觉得最美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20年来,我看到的不仅是京剧的发展,更使我高兴的是中国艺术的不断丰富。"魏莉莎女士这样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