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ngjuke
自1977年进剧场看京剧,我从一名小学生到今已过而立之年,这期间无论是在外读书还是出差在外,以烟台为主,经武汉、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可说是有戏必看,二十几年来我看过方荣翔、梅葆玖、吴素秋、童芷苓、李慧芳、李丽芳、李鸣盛、李维康、耿其昌、李玉芙、刘长瑜、孙毓敏、宋长荣、孙钧卿、孙岳、于魁智、李光、李欣、张曼玲、杨秋玲、刁丽、毕谷云、迟小秋、杨赤、杨至芳、小麟童、李蔷华、童祥龄、孙正阳、黄正勤、李经文、王则昭、康万生、李军、薛亚平、尚长荣、沈健瑾、董翠娜、赵葆秀、张萍、吴平、王文祉、贯镇山、李莉、胡小毛、寇春华、冯玉增 、陈淑芳、王影侠、任德川、俞鉴、刘建杰、宋昌林、肖月珠、邓敏、周仲博、汤晓梅、王佩瑜等著名演员的表演,通过电视观赏的名家更多。
我热爱京剧,一发不可收拾。现今京剧不景气,广大热爱京剧的人们都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京剧的振兴不懈努力。我愿将自己的一点随想写出来,供有志之士参考。
一、京剧唱的是"角儿"
京剧大多表现的是传统题材,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演员运用京剧技巧和程式刻划人物。以我个人经历和体会,演员是京剧兴衰的关键。李经文、王则昭、康万生演出的《大探二》、吴素秋演出的《苏小梅》、《孔雀东南飞》、童芷苓、李鸣盛合作的《打鱼杀家》;方荣翔的《铡美案》;孙毓敏演出的《玉堂春》、宋长荣的《红娘》、孙钧卿、尚长荣演出的《将相和》、张曼玲演出的《陈三两爬堂》等戏都是老戏,许多的演员都演出过,但这些名家的精彩演出,虽有的已过二十年,我却终生难忘 。吴素秋先生64岁高龄在烟台9天演出8台大戏,没有一丝懈怠,显示出艺术家的深厚功力和文化素养。同是一个剧目,演出效果大相径庭,关键是演员的表演。京剧唱的是"角儿",观众看的也是"角儿"!
二 京剧要走向市场
京剧的出路在于市场,人才的成长、流派的继承与发展、观众的吸引和扩大都要通过市场解决。政府要扶持、疏导,为其铺平道路,如减免戏具运输费、剧场租赁费、将演员荣誉和经济收入与演出场次和剧目数量相结合等。剧团体制要适应市场,引进经纪人机制,选择恰当的巡回演出地点、安排好剧目。演员则一门心思演戏。客观地讲,当前观众欣赏水平提高了,希望短时间内看到最精彩的节目,演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迎合观众的口味。年青演员面临更大地挑战,得经常演出,不断总结提高。国外市场应大力拓展,总结运作方法,培养巩固观众群。
三、继承、发展与创新
京剧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美。中青年演员要以继承为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山东京剧院青年团复排演出的《奇袭白虎团》,演员阵容强大,主演刘建杰唱念做打俱佳,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扎实的基础,不会如此杰出。联想当今某些大场面、大手笔、耗巨资排出的新戏无论宣传、赞扬多大、多好,就是不能流传。为什么?因为它不姓"京"!与其浪费,为什么不改善京剧演员的学艺条件和相应的待遇?为什么不宣传众多象刘建杰这样的年轻人?我个人喜欢名"角儿"演老骨子戏,也接受、欢迎老戏新演。李世济、赵燕侠等大家用他们大胆的实践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注解。
四、培养京剧爱好者
我受家庭影响,经常进剧场看戏。开始是看热闹、图新鲜。如《小刀会》、《火烧望海楼》、《玉堂春》。慢慢地能摸仿几个动作,讲个故事情节,渐渐产生了兴趣。李经文、王则昭、康万生演出的《大探二》使我一下子领略了京剧艺术的奇特魅力,简洁的唱词、荡气回肠的唱腔使我于不知不觉中上了一堂历史课,自此我就迷恋上了京剧。先是喜欢看花脸戏、小武戏、后来是对戏、旦角戏,直到十年后才品味出老生戏的韵味。我很幸运,学生年代,家长、几位老戏迷为我免费供票,中学、大学备有《中国戏剧》、《戏剧电影报》、《北京晚报》等刊物,武汉三镇的京剧票友教我学唱京剧,使我京剧知识和欣赏水平有益结合,"小戏迷"健康成长。工作后,出差到外地,观看京剧机会更多,积累较多关于京剧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又加入了"京剧爱好者联谊会",为京剧的振兴做点工作。一名京剧爱好者形成了。
我从中学时代就带动同学看戏,先看《三岔口》,、《拾玉镯》、《大闹天宫》等培养兴趣,再用大戏提高如李维康、耿其昌演出的《四郎探母》、迟小秋演出的《锁麟囊》、于魁智演出的《上天台》、李经文演出的《三娘教子》、李静文演出的《铁弓缘》等,名家名戏加之热烈的剧场效果,使得他们了解京剧,感人之处同剧中人一起流泪。现在已有俩人已入迷,其中一个学起了京胡,还有两个已不"排斥"京剧。中老年中我也"发展"了几个人,有工人、医生、处长也有个体老板。我的体会是:只要能进剧场再加之选择剧目恰当,京剧爱好者会逐渐培养出来的。一名戏迷带动一名爱好者,京剧何愁没有观众呢。
五、京剧演员与爱好者
京剧演员与爱好者是鱼水不能分。我进剧场看戏除喜爱原因外,目的还有二:一是演员不容易,我得鼓掌加油;二是京剧不景气,我得进剧场为京剧助威。剧团在巡回演出中,应将剧团简介、主演剧照和介绍以及每天戏码列出提前在剧场外显著位置排放。演出期间,应出售或赠送节目单、兼售京剧杂志则更好;与当地观众票房联欢、交流;如可能最好到大中小学中宣传演讲。当年孙毓敏在武汉讲演京剧,仅我知道的就有三个大学生一个月内加入到票房中学唱京剧。去年孙毓敏在烟台师生同台展演《金玉奴》,反响强烈,散场后观众连声称赞:"角儿"就是"角儿",这才是艺术。一名年轻戏友说:VCD和剧场效果没法比! 京剧团应该围绕"戏"和"京剧爱好者"做文章,有条件的可组织京剧茶座;参加票房辅导活动,讲解各方面知识如:化妆、箱包等;拍摄京剧系列剧照;如此既可增加收入又起到了宣传作用。
六、几点呼吁
1、 中央领导大力提倡振兴京剧,各级领导应响应,因地制宜多办几件振兴实事,形成深厚氛围。
2、 新闻媒体加大京剧宣传力度,已有的栏目要巩固发展,如山东综艺台的《好戏连台》节目,收视率挺高,主持人于鹏人缘儿好,京剧名家几乎每周光临济南现场示范和评点。
3、 京剧晚会不要追求"浮"、"华",有限时间内多安排过瘾、不常看到的节目和演员。
4、 依靠"明星效应"振兴京剧。媒体特别是京剧刊物、栏目,在编制方面多辟出新颖方法,多介绍老艺术家近况和年青演员新的成绩。多推出票友、特别是各方面有影响的"明星票友"与爱好者联谊活动。 我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京剧将会大有希望。
本贴由jingjuke于2001年7月02日13:18:55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