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娟出道甚早,我看她的戏是在83年的纪程演出。当时的印象不错,突出的感觉是嗓音条件太好了,程派该具备的条件她都有了,而且音色特好。不过长得没有现在漂亮。
我70年代后期听程派,是由李世济开始的,到80年代初开始迷赵荣琛先生。刘桂娟拜了李世济,有一段时间他学李又学得特别象,所以对桂娟的关注也就慢慢的减少了(从现在看来,桂娟走过的路是走进去再打出来,方向是正确的。但那几年一直不被真正的程迷所理解,如今她长大了成熟了,对她我们应当刮目相看了)。其实好多人对桂娟的看法,都和我一样,因为对李的印象不好,而捎带了桂娟。想想桂娟也挺无辜的!近来这一两年,偶然听到桂娟一些零散的唱段,觉得挺不错的,颇觉清新爽利,并不象网上一些人贬低的那样。特别是如今某些当红的程派唱法:低迷,沉暗,因此更让人感到桂娟那清新爽利的可贵。
这两天连着听了桂娟的两出戏,《陈三两》和《锁麟囊》。我的感觉用两个字概括:漂亮。扮相漂亮,嗓子漂亮,唱的漂亮,演的漂亮。
在她的同辈人里她的扮相大概是可以给满分的了。
唱程派嗓音条件很重要。当今对程派有一种误解,以为程派的嗓子是低沉闷暗。程派的“鬼音”实际上就是立音。立音在程派唱腔里是主干。失去立音程派就真的如同一些人形容的那样,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了。现在有些人之所以如此形容程派,皆是因为现今某些程派演员对程派唱腔的错误理解,再把这种错误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唱法,推给观众所至。在程腔里减用立音,给听者的感觉就是懒散,低迷。这种唱法即不适合程派原有剧目中的人物表现,也与程派艺术的审美要求背道而驰的,使程派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大打折扣。桂娟的立音特色特别明显,这是可贵的。
李世济的长处就是每个字都立得住(这里不是讲归韵),凭这一点,她说自己得到过程砚秋先生的真传,还是有可信成份的。王吟秋先生也非常强调字要立得住。桂娟在向李世济学习中,很好的继承了这点。这点在当今程派唱法中特别难能可贵。这点做得好的不过一二人而已。
桂娟的演唱,在“去李化”上,做得相当出色。在唱腔与表演上,李世济太过放纵,张扬,随意,激情泛滥。与她相比,桂娟尽量收敛,让演唱努力贴近人物。这种“拨乱反正”的工作我是非常欣赏的,也会被广大程迷们所理解与接受。
她对人物内心活动得把握与表现都很准确。《陈三两》我也看过几个版本,如此全身心的投入,刘桂娟是第一人。在这出戏里,最难处理的地方是相认之后的亲情,爱恨的交织。李世济原有的处理过于简单化,明显带有此剧初创时的社会思想烙印(所谓的爱憎分明)。刘桂娟的处理绝对是在李世济基础上的升华。特别是当陈魁发落李凤明时,她把爱恨交织的情感表现的恰如其分。从大堂开始,桂娟泪流满面。直到终场,她一直沉浸在剧情规定的情节当中。她的眼泪流得有层次有情感。人们通过她的眼泪看到了陈三两的曲;陈三两的恨,陈三两的爱,这在京剧演员里是不多见的。如今这出戏除桂娟外,不做他选。在《锁麟囊》里也到处可以看到桂娟对人物的细腻理解。有个细节,当梅香说“别说把小姐的嫁妆都给她,就是把锁麟囊给了她,也够她活一辈子的了”,桂娟的表情在一瞬间,把薛小姐的从自豪到猛醒的内心变化,一丝不漏的表现出来。
两出戏给人的感觉是,桂娟在用心演戏的。
本贴由20年的程迷于2003年3月24日01:04:2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