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看到这条消息对于每一位热爱京剧艺术的人来说,不管是专业京剧演员还是业余京剧爱好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随着第二届全国业余京剧票友大赛的成功举办,随着孙毓敏舞台生活五十周年京津沪汉的成功巡演,随着老火车站剧社年轻京剧后生们的鸣锣开场,随着纪念程砚秋大师百年演出活动三地正在掀起的京剧热潮,一个接着一个的京剧佳迅频频传来,令人振奋,令人激动. 不料想,京津汉三大京剧重镇难圆百朝麒风的壮观景像.麒派巡演成了泡影.怎不叫人感叹!怎不叫人感慨!怎不叫人忧心忡忡。
北京民族宫大剧院,过去也是京剧演出的主要演出场所。记得那是八十年代初,在一个冬季,北京三家剧院一个晚上不约而同的都上演荀派戏,孙毓敏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金玉奴》,荀令莱在老长安演《红楼二尤》,刘长瑜在北京民族大剧院也是演《红楼二尤》,我选择了刘长瑜。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剧场内满坑满谷,观众热烈……记得那时九十年代初,在一个冬季,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办张君秋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的演出,连续几天的纪念演出,剧场外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我选择了杨淑蕊、薛亚萍、王蓉蓉和张萍合作的《起解、会审、监会、团圆》和《张派唱腔演唱会》的两场演出…… 现在是新世纪之初,还是一个冬季,还是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
实际上,京剧不景气的定论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人大胆的提出来了,记得在当时出版的《人民戏剧》杂志上就有这方面的文章,但反驳的文章也不少。要说当时,京城的京剧演出市场是相当活跃的,敢于提出来京剧不景气的论点真是一个有胆量、有勇气的行为,只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很快,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京剧市场日渐萎缩,专业京剧团体已很少有京剧的演出了,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演一场赔一场,少演少赔,不演不赔。进入九十年代初以后,政府和有关文化部门开始重视京剧,一直到现在,京剧就是这个样子……
我喜爱京剧,热爱京剧艺术。从上个世纪的1977年秋季,《逼上粱山》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自十年动乱之后传统京剧剧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演以来,到去年我在人民剧场售票处花50.00元,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看于魁智的《满江红》。二十多年来,每一次看戏都是自己花钱,过去票价便宜,自己的时间也充足,精力也充沛。现在人到中年,却要为一家老小的生计而日夜奔波。我喜爱京剧,热爱京剧艺术。但不真懂,每每在此看到一些京剧网论高手们专业性极强的文章而自叹不如。
我曾为美猴王的开打狂热过,我曾为糜夫人的圆场激动过,我曾为马派潇洒淋漓的念白感动过,最后是泣血锥心的程派唱腔震撼了我……

2003年12月20日

本贴由青龙桥于2003年12月21日01:22:57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