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福建省京剧团著名导演李幼斌
出身梨园世家的李幼斌,本是北京人,自幼学京剧,工武生。他的父亲李盛斌为北京富连成科班出身,早年享誉京津以及江浙一带。1949年,李盛斌毅然举家随军南下,建国后在福州创建了福建的第一个京剧团。那时,李幼斌才十来岁。从此,他们一家和京剧一起扎根在福建。北京.上海多次请李盛斌北上,他均一律婉拒;“文革”期间,年过半百的李盛斌顶着“戏霸”的帽子,每月靠8元生活费为生,但是他们父子始终没有离开福建,没有放弃他们对京剧事业的追求。
李幼斌子承父志,再40余年的京剧生涯中,当过演员,主演过不少剧目;当过教师,培养过上百个青年演员;后来他当了导演,依然痴迷于京剧艺术的发展。为了京剧在福建的生存和发展,他按父亲的教诲,呕心沥血,矢志不移。办京剧团就得有演员,他们又成立了京剧艺校,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活跃在福建等地的京剧舞台上,如今福建省京剧团的演员大多是他们亲手培养起来的。
他们对京剧艺术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尝试。一般福建人不甚了解京剧,因此首要的一条是抓住观众。他们尽量减少一些拖沓的唱腔,加快了空间与场所切换时的节奏。他们将重点放在演员的表演上,强调体现群体艺术,用演员生动的表演吸引和感染观众。
《真假美猴王》是福建省京剧团的代表作。1981年,李盛斌为艺术顾问.李幼斌为导演的《真假美猴王》一问世,就在全国名声大震,连续演出500场,仅在北京就演出了200多场轰动了文艺界.京剧界。至今北京的文艺界和北京戏迷还在津津乐道当年的演出盛况。人们说:《真假美猴王》令人耳目一新,这出戏把南北两派猴戏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西游记的精华,把猴戏推上了高峰。当李幼斌把这喜讯告诉给轮椅上的父亲时,父子俩的欣慰之情是言语难以表述的。
今年秋季,李幼斌与福建京剧团一起赴日演出。考虑到日本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京剧比较陌生,又听不懂中文,他特意选了三个折子戏:武旦戏《穆桂英施计破辽兵》.花旦戏《拾玉镯》,再有就是拿手戏《真假美猴王》中的一折——黑松林。三个剧目都新编或改写了剧本,风格各异,集中展现了京剧唱念做打得特色。华丽的服装,风趣的表演,加之精彩的武打,博得了场内观众的阵阵掌声。
日本极光演出公司的津田忠彦,酷爱京剧,邀请过中国十几个京剧团去日本演出。他很欣赏李幼斌的艺术造诣,与他经常磋商和交流。他说:“李导演的戏既有传统,又适合现代人欣赏,在挖掘观众的心理上,走在了前面。”
李幼斌是个严厉的导演。平时他和演员们有说有笑,但到排练演出时,在他面前谁也不敢大意。演出有了破绽,或是哪个动作没完成好,他就沉下脸批评,以点也不留情面。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演员们在台上演出一丝不苟,翻打生龙活虎,换下演出服,又争先恐后地搬箱子、抬地毯……
这支23人组成的演出队,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日方的高度赞扬。大阪国际交流中心的主办人说:“如果京剧都如此精彩,我们可以年年请到日本,观众一定欢迎。”日方邀请人津田忠彦满意地说:“福建京剧团是一个优秀的京剧团,他们演出的热情,感染了观众,也感染了我们。我能和李幼斌先生以及各位合作,是我的荣幸!”
在一个个成功面前,人们不会忘记,李幼斌和他的父亲为传播和发展京剧艺术所做出的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福建人民也会感谢他们为京剧扎根福建所做出的贡献。
(摘自 《光明日报》 1995年12月14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