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京剧人物翩翩起舞
罗刚
7月27日晚上,在广州友谊剧院里长绵不断的鼓掌声和赞叹声中,芭蕾舞剧《梅兰芳》取得了首场演出的成功,同时也为第六届羊城艺术博览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号称非常创意、大胆构思的《梅兰芳》,以魔术般的魅力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有的观众惊叹地说:“我们中国的京剧竟然也可以和外国的芭蕾舞同台演出,真是太精彩、太有意思了。这个《梅兰芳》绝对是个创新。”而在演出结束后,笔者也听到了来自一些专家的不同的声音。
芭蕾舞剧《梅兰芳》将东西方两种不同性质的古典戏剧融合起来,足尖舞配合兰花指,舞蹈动作翩翩然如蝴蝶飞舞;同时在服装、音乐、舞美等设计上进行了创新,从京剧戏袍改造而来的服装,黑白对比,简单而富有京剧韵味;特别是融入京剧曲段的交响乐,和谐辉映;舞台灯光的密切配合,仿佛使人置身于幻化的电影之中……这些全都给人以清新的视觉体验:这是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认为,广州芭蕾舞团用芭蕾舞的艺术形式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题材选得好。芭蕾舞和京剧本身都很美,将两种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更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兼融并蓄。
然而,好评声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芭蕾舞的特点是开放,京剧的特点是含蓄,要将这两种截然相悖的艺术融合,确实是太难了。在这一点上芭蕾舞剧《梅兰芳》仿佛是“两张皮”:京剧是京剧,芭蕾舞是芭蕾舞,两种戏剧形式难以融合。专家还认为,该剧前半部分塑造梅兰芳的人物性格时,没有使这个人物“立”起来,性格特点不够突出、丰满,似乎给人一种不是用芭蕾舞表现梅兰芳,而是用梅兰芳的名人效应来衬托芭蕾舞的感觉。京剧服装的造型虽然好看,但无法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在魅力,反而显得僵化,服装简单的黑白对照也难以体现出戏剧人生多样性的色彩要求。
有的专家甚至还认为,更换导演可能也使该剧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原编导文祯亚对京剧和芭蕾舞等古典戏剧都有造诣,芭蕾舞剧《梅兰芳》也是他最早的创意,因某种原因临时被替换,这个变故可能使得原创意无法完整地体现。
但是,瑕不掩瑜,《梅兰芳》的非常创意、大胆构思,将在羊城舞台上留下馨香,并在大家关爱的目光下,以更加成熟的风韵走向广大观众。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1年07月30日第四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