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看(听)了几次CCTV-11《跟我学》中张学津先生教唱《甘露寺》唱段节目,受益匪浅,但有几点感想,恐怕说出来要得罪人。犹豫再三,为了京剧的中兴,顾不得挨不挨骂了,只能道一声:恕我直言了!

1、张先生在教唱中一再强调:马派要唱得“内紧外松”,让观众听起来感到轻松自如,毫不费力……。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遗憾的是,节目开头张先生的示范演唱却完全没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屏幕上的那个乔玄,唱得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好心的观众都为演员捏着把汗,好不容易才坚持听演员唱下来。显然,电视台选用的是张先生一次失败演出(嗓子失润)的录像,不用说体现不出马派潇洒自如的特色,连张先生本人的正常水平也代表不了。不过,选用那段录像难道没经过张先生首肯吗?电视台或张先生不该对观众这样不负责任!如果张先生拿不出像样的能体现马派特色的录音,不如选用马连良先生的原作,我认为让北京的金福田老先生来示范,也肯定要比播出的那段录像强的多!

2、张先生在回答主持人关于“刘备本是靖王的后”为什么改成“刘备本是那中山靖王的后”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由他们那一代传人改的,其实不然。我手头有一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1月出版的《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在第86页的剧本和第105页的曲谱(李慕良记谱)中所记的有关唱词都是“刘备本是那中山靖王的后”。可见,这句唱词的修改是马先生在世时完成的(估计没留下录音资料),并非传人之功。

3、张先生在教唱之前先领学生念一遍唱词,这是很好的,可惜他只是注意了字的声、韵(强调了尖团字、上口字)却忽略了字的四声。张先生领读唱词用的是京音的四声,而不是京剧韵白(所谓“湖广音”)的四声调值,这不利于学生领会京剧唱腔依字设腔的原理,学生很可能字的声、韵唱对了却不一定不出现“倒字”。如果按京剧老生韵白的规范领读,同时兼顾字的声、韵、调,岂不更好!

4、张先生在教某一特定唱腔时,陈述的理由有时不太正确。例如,在强调“劝千岁”的“劝”和“中山靖王的后”的“后”出口后要立即顿住时都说理由是因为“劝”和“后”是“去声字”。其实,顿与不顿跟是不是去声字并无关系,“杀字休出口”的“字”也是去声,不就没顿而唱作21吗?“口”是“上声”却也是顿了一下才继续行腔的。可见,顿与不顿完全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并非四声的关系。看来会唱戏还不等于能当好老师,弄不好会误人子弟的,还是要好好备备课,不要信口开河啊!

本贴由撕边一锣于2003年10月29日23:06:33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