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有利于振兴;振兴,离不开宣传。振兴京剧,是近些年提出来的,早年没有这个词。更早的不说:仅从赏格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说,先后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又有“发掘传统,抢救遗产”之说;还有演戏曲免税的措施。再则是提倡“两条腿走路”、“三并举”,也就是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现代戏共同活跃舞台。不论哪些措施,都需要宣传。通过媒体宣传,能起到扩大影响的作用;搬上舞台演出,也起到宣传的作用。一出好戏、一段好唱,媒体评介和演员表演,既宣传了戏曲,也宣传了演员本身。过去,一出好戏、一段好唱得以流行;一位好演员得以成名。俱皆如此。
近些年,虽然提出振兴京剧的口号,但是收效不大。多种原因中,宣传不力占很大比重。“文革”前,各地方报刊给传统戏曲留有很大版面。既登广告,又登演出评介。那时地方的日、晚报,多以半个版面刊登戏曲广告。拿过当天的报,就知道当天、近日哪个剧场演什么内容。这种现象,“文革”后又恢复了一段时间。再后由于广告费提高,北京市委也曾决定:在日、晚报上的中缝登广告,可以少收费;或者改为以消息的形式,登在文化新闻版,不必交费。尽管如此,比以前登大篇幅的广告相差许多,但是总能够让想看戏曲的人了解近日有什么演出。
近三、四年来每况愈下,在报上登戏曲演出消息、评介文章已极困难。不少报刊以大量版面宣传影星、歌星、笑星,登他们的绯闻、大照片;却不给戏曲演出和演员以立锥之地。想看戏曲的人无法得知当天和以后几天有什么演出。过去演员说:“希望捧、不怕骂,就怕没人理睬咱。”现在已经到了这种境地。
如果说报刊不给戏曲版面,也并不全面,不完全准确。宣传还是有的,只不过多为付了款的,而且多是广大观众不以为然的。广大群众认为好的戏、好的演员,报上不易看到。每个仅凭个人能力为戏曲写点儿什么的人,都会有同感,那就是:要想发表点儿什么,特别是说点真心话,只有网站、杭州的民办小报《百戏斋》,再就是台湾的《弘报》、《申报》。除此之外,不能断然说没有,但是说不多,登出来不易,还是比较准确的。
前时看到《中国戏剧》第三期,其上竟然登出了一篇抨击黄梅戏某中改革的;还有一篇指摘(应该用此“摘”字,读做“责”,如《摘缨会》)评戏《成兆才》剧本内容失实的。《光明日报》也曾登过指摘《贵妃东渡》和新编《杜十娘》的评论文章,十分欣慰。希望多有些许可说不同意见的报刊!如此才能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对于振兴大有裨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