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时,食堂的几台电视机同时在播放老版《西游记》。我于是边吃边看,吃完饭后,我仍坐在椅子上,一直看到结束。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忽然间整个食堂站起了一大片人——原来都是被《西游记》所吸引才一直到看完才动身的。为什么像《西游记》、黄——翁版的《射雕》,甚至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作品,时隔这么多年,看过无数遍,我们还会不厌其烦,情有独钟,而对那些“新版”、“翻拍”往往有所非议呢?说白了讲,就是老版本的“有看头儿”。经典的作品加上经典的演员,自然演绎出了一段“经典”的故事。
其实仔细想一下,京剧岂不是更有说服力吗?因为京剧的一出戏要比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的重复率要高得多。因此,我想以京剧作为对比来谈谈这个问题。有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剧本的上乘加上演员的优秀与敬业往往是一出好戏成为经典的根本所在。这一点不用多说,大部分观众都是认同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演员的优秀”并不是其名气之大,声望之高,资格之老,扮相之俊,而是功夫之深厚,技艺之精湛,学习之投入,品德之高尚。有了这样一出好戏,怎么演怎么叫座。
电视剧也是一样,把黄——翁版的《射雕》再拿出来演,还是会有许多人在看,而且其中不乏看过许多遍的老观众。其它版本《射雕》,我也看过一点,但是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既没有原来的味道,也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京剧不一样。
马连良先生的《空城计》人们爱听,杨宝森先生的《空城计》人们也爱听;金少山与李多奎二位先生的《打龙袍》曾经一度掀起了高潮,裘盛戎与李多奎二位先生的《打龙袍》也堪称经典。原因何在呢?我觉得就这一点来说,既然故事情节是相同的,剧本也是一样的,那原因自然就出自演员自身的素质了。
我觉得,以下这几点是决定性因素。第一,功底深厚、功夫到家——难度大的地方,你能上,我也能上——就像相声,“包袱”还是那一个,看谁抖得好。观众就等着看呢!第二,扬长避短,立足自我——毕竟演员之间是有差别的。马先生舌头大,程先生嗓子不好,裘先生个头小等等。但是,事实都已经证明他们是成功的。第三,以情节为中心,注重分析人物——好的演员,无论怎样扬长避短,改进创新,绝对是要认真分析人物的,绝对不会脱离故事情节。他们立足剧本,立足情节,立足人物,立足自我。因此,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支持。在这点上,梅先生和马先生可谓榜样之中的榜样。
而现在的影视演员,好多都是半路出家(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主持节目的,有演相声小品的,有退役的运动员,甚至还有凭关系走后门进剧组的),本身就没有什么功夫,再加上浮躁的通病,又不肯勤学苦练,自然不会演出什么优秀作品。要么就是那种明明没有翁美玲的灵气却模仿出一个娇滴滴愣乎乎的黄蓉,要么就是标榜“自己的风格”而脱离剧本一味地标新立异。这恐怕是往往新版没有旧版影视剧好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在京剧界,恐怕也有这种风气。因此,多学学先辈们的作风是不无裨益的。
程砚秋先生唱得好,人们觉得王吟秋、赵荣琛二位先生唱的也好;张君秋先生唱的好,人们觉得薛亚萍老师唱的也好……由此可见,“传授”二字分量之重。一招一式,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吐字发声都是需要老师认真讲解、精心传授的。此外,如果学生能与和自己老师配戏的先生同台,或者能得到老师的琴师指点,又会大有长进的。即使这样,近年来,也没有多少成就能超过前辈的,也没有多少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因此,“传授”,“领悟”,“钻研”,“磨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而现在拍影视新版的一班人马,演员全换不说,有几个演员能够与旧版的演员去潜心交流一下呢?
对于京剧演员也是一样。多向前辈学习,没有坏处的。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老师,自己所学流派的老师,还可以向其他流派,甚至其他行当的老师学习。
程砚秋先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艺术家。熟悉其《春闺梦》创作的人都知道。值得提出的是,为什么同样是“时事作品”,《春闺梦》就能一直流传至今还久演不衰,而一些应时剧,歌曲,却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了呢?原因是综合的。首先,《春闺梦》是为观众而做的,因此它有着无穷的生命力。现在的文艺创作和艺术创作,投领导所好,投投资商所好,而远离人民大众,或者就是投大众所好而难免哗众取宠之俗,降低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反倒失去了人心。我就不信,几年以后还有人会看《首席执行官》。其次,《春闺梦》的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自不必说,唱、念、做、打也是一应俱全。没有功夫的演员怎么也演不出来呀。而影视剧呢?过去的演员都是专职的,因此,过去也有不少经典之作,也出了一大批影视表演艺术家。而现在,只要是会说话的都能上镜,说得夸张点,就是不会说话的也能上镜演哑巴。歌曲也是如此,就不再多说了。再者,针砭时弊的作品总会比歌功颂德的更令人喜欢。看相声就能看出来。为什么现在相声总是走下坡路呢?不是改革开放形势大好就是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看吧,现在还不定有多少相声作者在家忙着创作歌颂一线医护人员的作品,就等着“非典”过去后发表呢!(当然,歌颂是应该的,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多了自然就显贫了。)本届相声大赛最高奖不还是给了“农村致富奔小康”了?
京剧的另一个魅力所在就是货真价实。京剧没有假唱,演员在台上都是真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在电视上看不如在剧场看过瘾,看录播又不如看直播过瘾的原因了。这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但是,影视可以剪辑,声音可以配译,高难度的动作可以找替身,好的视觉效果可以电脑合成,缺少了考验真功夫的压力和动力,影视剧的艺术价值就难免会降低了。
其实,用话筒唱和不用话筒唱给观众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剧场大了,条件变了,时代也不一样了。不过我想,若是真有条件的话,我还是觉得不用话筒会更好,因为这样更见功夫,更能抓住观众,也就更能抓住市场了。

本贴由灯谜于2003年5月03日09:26:0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