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和现代

上周结合这里传统现代的争论再做了个实验:借学校中文班放了两段录像一是传统戏《二进宫》(李维康夫妇和邓沐伟 - 新年京剧晚会实况录像) ,另一段是现代戏《平原作战》第一场(电影版)。这些人大多对京剧不了解 - 不过在回答问卷时的一种想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 回答的具体内容五花八门,但在选择“用现代完全取代传统/用传统完全取代现代/共同存在” 时,大部分都在:“同时存在” 上打勾。 回头来看,网上的争论很多似乎是:改革者认为要把传统戏革掉,因为传统的过时了。传统者认为不应有现代 - 因为他们违反京剧程式和规律,不能表现现代生活。
我觉得,不知是出于与生俱来的平等观念,还是出于公平竞争的法则,倒是这些天真的答卷者更有见地 -- 为什么现代和传统就一定要互斥,而不能互补而共存之呢?
当然,可以只喜欢传统,或只喜欢现代,这是个人选择的权力,这和否定传统和现代可以并存是两回事。只能让一种存在的作法,等于剥夺了人们与生俱有的选择权。

2。“先入为主”害人不浅

几年前著名的弦乐杂志STRAD刊登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三把各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意大利古琴和三把价值仅一万美元的新琴在幕后演奏,让音乐学院学生小组评判出三把音色好的琴(不知情的情况下),结果两把新琴一把古琴入选。接着,由幕后到幕前 - 告诉大家各把琴的情况后,再请他们评判 - 结果只有三把古琴入选。这里可能说明主观判断力不太可靠,但更主要还是“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所致 - 即古琴的价钱高,音色好的概念已经深入大家的心灵,其它也就视而不见了。
同理,传统戏/现代支持者只认为各自的东西好,但有多少人真正坐下来认真看几遍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的呢?我觉得这里也有个“先入为主” 的问题 - 习惯了传统戏,当然形成了一种心里模式,导致了”现代戏难以看下去“,“违反程式” 等等看法。反过来,只接触过现代戏的,认为传统戏“节奏太慢”“不适合现代人生活” 等等,也导致“难以看下去”。其实这两种模式都是一样的:“先入为主”,对不是“先入” 的视为“难入” 和“异己”。
要让传统和现代并存,我认为有必要摈弃这种“先入为主” 的观念,才能更加心胸开阔地去了解自己原先所不愿了解的东西。记得很久前看过一部电影,有一镜头使我印象深刻 - -内战时期,国共是死对头,某国民党要人桌上放了一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热爱京剧的人,了解一下自己不 愿了解的东西并没有坏处,对原先的热爱也无任何损失。

3。各自的程式共存为何不可?

必胜客,可口可乐有其独特的风格,但并不等一成不变 - 在市场需求和生存需求下,就必须求新求变。但这里有个原则 - 新老共同存 - 决不会因为新出现的而扼杀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传统,但也不会因为上百年的传统而放弃改革,把大好的市场拱手让出。 可口可乐公司在保留古典口味可乐的同时,推出了各种新产品,如果汁口味等。必胜客保持了传统的皮萨时,推出了个人版,薄皮版,卷皮版- 这和我们应有(而没有的)京剧市场何其相象 -新老共存,良性竞争。
说到京剧程式,总认为传统的程式不能违反。深入想以下:这些所谓不能违反的东西哪儿来的呢?不是人为的吗/不是在实践中反复取舍而来的吗? 那么新的东西出现,也必然要作一番探索和取舍。退一步来说,新的东西并也不妨碍旧的程式,因为他们有关联,但又互不干扰。新的东西所以新,就是新在不同,新在违反些什么 -比如样板戏有两新,一是传统戏不太多见的(虽有但很少 -说错请指正)-- 即所有的戏都是小生的扮相,老生的唱腔,而且很成功,另一就是化妆更接近生活,这两点和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剧情十分吻合 这些现代戏中的改革就是出于需要,就象传统戏中的化妆,老生髯口的作用一样,都是合理的。样板戏取消了小生这里行当,也是出于时代的需要 --传统戏中小生是” ”儒雅“的象征,放到现代戏中就不免有“同性恋”的联想。所以现代戏的改革并不是任意的,这种” 新“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种” 新程式“呢?传统戏好比“泼墨写意画” ,而现代戏为什么就不能视为一种“工笔写实画” 呢?我不觉得他们共同存在有什么矛盾 -更不觉得他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艺术形式 -毕竟“泼墨画” 和“工笔画” 都属于中国画,而不是西洋油画或其它什么艺术种类。

4。 最后,就是新的质量问题。我不了解最近的新戏,但是就样板戏来讲,其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这里综合了各种因素,比如演员,国家的投入等等,现在如难以做到。但我相信,一个央央大国,能送人上天探险,也一定能保持好和发展好传统的艺术的。

本贴由valley0于2003年10月22日05:55:53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