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京剧节15日在上海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京剧名家会聚一堂,以一场《大型交响乐伴奏京剧流派演唱会》为本届京剧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届京剧节共有29台剧目参加了54场演出,总体出票率高达95.4%。
荣誉编剧奖
李瑞环《楚宫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出)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亲自改编了传统京剧《楚宫恨》,并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搬上舞台,参加了本届京剧节的演出。
该剧原来的演出本结构较为松散,情节不尽合理,演出时间较长,很少演出全剧。李瑞环同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整理、改编,着重解决了剧中某些情节不够合理的问题,演出时间也由3小时45分钟压缩到2小时40分钟。
评委会特别奖
台北新剧团《巴山秀才》
《巴山秀才》是从川剧鬼才魏明伦作品移植而来,不只传承传统,还大胆创新,甚至把魔术、舞蹈、西方的说唱乐和HIP-HOP加入到京剧中。
金奖3名
上海京剧院《廉吏于成龙》
除了金奖外,《廉吏于成龙》还夺得了多个单项奖项,上座率达到100%,成为此次京剧节最大赢家。该剧以福建特有的榕树作为意象贯穿全剧,比喻于成龙有着如同大榕树那样“扎根大地,独树成林”的品格,而剧中三分之二的唱腔都经过重新设计修改,还大胆采用了昆剧古老的“吹腔”。
中国京剧院《泸水彝山》
该剧重新开掘了诸葛亮和孟获各自的内心矛盾。在传统的“唱、念、做、打”中尝试加入了大段彝族舞蹈,身着露腰装的彝族姑娘在台上翩翩起舞,七彩的裙摆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
作为本届京剧节上演出团队最庞大、演员阵容最豪华、创作理念最前卫的剧目,《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和震撼力,征服了挑剔的上海观众。该剧用梅兰芳的京剧代表作来注解梅先生的人格魅力,再以梅先生的人品来诠释其京剧作品的内涵。《散花》、《别姬》、《醉酒》的运用恰到好处,尤其是梅兰芳送别欲回京郊务农的杨小楼一场戏,舞台上出现了以往两人合演的名剧《霸王别姬》,虚、实融为一体,震撼人心。
荣誉表演奖
尚长荣《廉吏于成龙》(上海京剧院)
尚长荣在剧中扮演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清代官员于成龙,全剧感人肺腑,再现了一个清明廉政、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
优秀表演奖14名(排名不分先后)
赵葆秀《梅兰芳》(北京京剧院):在老旦的唱念中和表演中,有着大青衣的气度。虽然戏极少,却准确而又令人印象深刻地塑造出梅兰芳岳母这一特殊形象。
于魁智《梅兰芳》:中国京剧院演员。对人物气质的把握和表演,颇具梅先生的风韵。剧中他用小嗓唱了两句女声,并表演了旦角的手势,都让观众对他的反串能力大为赞叹。
孟广禄《梅兰芳》: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员。扮演性格十分复杂的汉奸褚民谊,虽然只有几句台词,可观众依然称赞演得好。特别是第四场和于魁智“对咬”的一段唱,更是很有味道。
孟祥宏《襄阳米颠》(湖北省襄樊市京剧团):以老生为基础,融入大量丑行和小生的表演,塑造了“既丑又生”的米芾形象。
杨海东《天马歌》(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扮演的阿才能文能武,介乎文武老生与武生之间,戏份儿相当重。
关栋天《廉吏于成龙》(上海京剧院):将康亲王对于成龙的态度从傲慢无礼到钦佩恭敬的转变,表现得层次分明、丝丝入扣。
赵秀君《楚宫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扮演的马昭仪,从侍女演至太子建的妃子,气度不凡,雍容大方,唱腔圆润流畅,很好地体现了马昭仪的性格发展轨迹。
张克《楚宫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嗓音醇厚,韵味浓郁,工架稳健,做派老到,扮演的伍子胥在最后突围的武打中,尝试采用靠把老生演法,身手不凡,颇具英武之帅气。
李宝春《巴山秀才》(台北新剧团):唱念做俱佳,扮演的孟登科,从最初的“迂”,到袁铁匠死后的“醒”,再到最后的“悟”,层次分明。在不脱离京剧程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少革新尝试。
张建国《泸水彝山》(中国京剧院):仅把奚派风格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祭江”一折中,运用了大段[反二黄]和“假音”、“哭音”,把唱腔人物化、形象化、情节化。
袁慧琴《泸水彝山》(中国京剧院):扮演孟获的姐姐不同于以往的老旦,与过去中老年妇女的艺术形象差别很大。有大段念白和抒情唱段,还有很多舞蹈身段。带着诸葛亮上山采药时的跪步、翻身等,演出了情境和人物的心境。
张慧芳《樊姬夫人》(湖北省京剧院):刻画出一位生动、感人的樊姬。戏中每个人物都与樊姬有关,所以她的压力也非常大,连唱带舞,还要揣摩与各种人物关系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
陈少云《东坡宴》(浙江京剧团):上海京剧院演员。饰演的苏东坡,表演夸张,京剧念白中还夹杂几句杭州话、武林调,创造出一个另类的苏轼形象。
王艳《妈祖》(天津京剧院):扮演的林默娘俊美大气,唱念做舞十分全面,无论是大段的唱还是大段的念白都应付自如。上紫荆崖采药与山妖打斗时舞的红绸十分精彩。(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