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京剧新蕾竞相绽放的启示

天津是个出京剧名角的地方,菊坛的邓沐伟、孟广禄、李佩红、赵秀君、王立军、张克、杨乃彭等皆出于天津。这几天在逸夫舞台举行的“京剧嘉年华”不仅让观众领略了津门京剧名家马少良的风采,几位来自天津京剧院实验团的青年演员王艳、姜亦姗、吕洋也颇为引人注目,受沪上观众的追捧,有观众感叹道:“天津的好演员不是一个一个出的,而是一批一批出的。”

口传心授名师高徒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几位青年演员都曾跟不止一位京剧名家学习,王艳曾向杨秋玲学习《杨门女将》、向刘秀荣学习《白蛇传》,还学过《福寿镜》等,每出戏都是名家的经典作品。而学张派的姜亦姗在沈阳时师从张君秋先生的传人刘宏霞,从沈阳调入天津京剧院后又拜在张派传人薛亚萍门下学习了《秦香莲》等戏,并向重庆京剧名家沈福存学习了《春秋配》,而学程派的吕洋则曾向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等名家学艺……
几位京剧新秀告诉记者,她们主要得益于京剧名家的指点培养。由于京剧是一门口传心授的艺术,所以一个好老师对于演员来讲是很重要的。姜亦姗告诉记者,有些地方如果不是有老师“一语道破”自己可能想破头、看坏了录像带也不一定能琢磨出来。

重视基础继承第一

青年演员们告诉记者,京剧节期间来沪演出的《马祖》是他们团排练的一出新编剧,而此前基本都是传统剧目为主。“我们主要是学习和传承。”虽然已经在戏迷当中小有名气,但几位青年演员在谈话中却还透着一股学生气,并没有时下有些演员身上急于求成的浮躁之气。吕洋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也希望能有一出属于自己的戏,但搞新编剧目一定要十分慎重,继承还是现在的主要任务。
据了解,实验团的绝大部分演员都来自天津艺术学校的京剧班,而当年他们毕业后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接纳,所以又在学校进修了3年,这3年里学校为他们请来名师,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优秀传统剧目。

相互竞争动力进步

王艳的丈夫、京剧团的老生演员赵华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当年成立了实验团而是把他们打散了分配到各个团去的话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出不来”。他说当年他们毕业时,天津的几个京剧团一个来学校要一堂宫女,一个想要几个翻跟头的,对于人才济济的天津各京剧团来说最不缺的就是主演。当初的各方领导觉得把这些“孩子们”打散了非常可惜,于是把他们留在学校继续进修,3年后又成立了实验团把他们全部“转移”到团里,由于都是青年演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成了大家共同进步的动力,一个个新秀就这样冒了出来,当初上海引进的青年演员赵群、李国静就都是天津京剧实验剧团里的优秀演员……目前,津门出京剧人才已在戏曲界传为佳话。(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