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大学生很是喜爱,而一些老戏迷却颇有微词。中国戏曲学院的新编学院派京剧《杜十娘》,在10月13日接受全国“精品工程”专家学者的评审前,先在该校剧场接受了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和戏迷朋友的“评审”。
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深深地被杜十娘悲惨的命运打动,对演员的演唱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后,该剧主创人员还没有来得及休息,迫不及待的观众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发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清华大学的一位大学生首先向戏曲学院副院长、导演赵景勃提问:“这部戏剧情冲突不大,气氛烘托也不够强烈,使人不明白您二度加工后的戏剧定位是什么?”赵景勃回答说:“我们的定位是打造一部高水准的‘民族古典轻音乐诗剧’,将‘国剧’扎实的艺术功力与鲜活的创新理念相融合。特别是作为学院派的创新京剧,我们想体现出中国戏曲学院‘用创作提高教学,以教学促进创作’的理念,既追求艺术技艺的严谨规范,又积极倡导艺术观念的大胆革新。”
中国石油大学一位“京剧迷”说,该剧排出了新亮点,没有走入某些新编京剧演得像话剧的误区。剧中的歌舞方面颇有新意,形体动作丰富,融入了很多越剧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唱到“梁间双燕入梦乡”时,有喜形于色的雀跃动作;再比如唱“飘零的小船儿”时,摇曳转身给人以风动浮萍的联想,表现出了京剧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也使得这出戏的舞美效果如诗如画。而同样是大老远赶来看戏的一位大妈却对此颇有微词,她认为该剧既然是新京剧,可是其表现手法上却不伦不类,看不出是姓“京”还是姓“越”,剧中没有充分体现京剧“国剧”的特点。
对于剧中使用投影仪特写人物特定复杂心情的形式和音乐上使用大鼓、梆子、江南评弹等中国民乐伴唱的新形式,一些大学生认为这些手段使“古典”与“现代”得以很好地融合,体现了学院派的先锋精神,颇有新意。可几位上年纪的老戏迷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那些音乐上所谓的创新伴唱和类似交响乐的音乐视听效果,让人感觉到了生硬与嘈杂,既难以理解,又容易干扰听戏时的心情。
导演赵景勃表示,对于观众提出的第一场中大管家与孙富妓院斗富时唱词过多、杜十娘与李甲表现爱慕时对话过长,第二场中杜十娘与李甲洞房夜山盟海誓的唱词不够精练,以及全剧杜十娘悲剧性格悲得不够,怒得不足等改进意见,主创人员会给予重视并予以采纳。(左延鹊)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