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北京京剧院再次亮出“新京剧”旗帜,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推出了以青年观众为主要对象的小剧场京剧《阎惜娇》。几天前,旅居日本的知名华人京剧男旦艺术家吴汝俊,也打着“新京剧”的旗帜,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一出由他自编自导的大型历史新京剧《武则天》。两出“新京剧”风格各异,规模一小一大,内容一唐一宋;一个是国家剧团集体创制,一个是艺术家个人独立制作,但同样以“新京剧”的名义推出,使人心生希冀。
人们历来把京剧分为传统京剧、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京剧,如今又引入了“新京剧”这一概念。那么何为“新京剧”?人们对它的了解当然离不开自称为“新京剧”的这两出戏。《阎惜娇》是将观众从较远距离观赏大剧场的表演变为在小剧场近距离的观赏。《武则天》是用创新的舞台艺术语言表现新京剧的概念,让现代观众适应传统艺术新的舞台形式。北京京剧院在演出《阎惜娇》时,曾把这种“新京剧”定义为“实验京剧”,这也是一种叫法。过去的“新编历史京剧”概念因为有它自己特定的内涵,已难以准确代表今日舞台上的《阎惜娇》、《武则天》这类京剧艺术作品。像吴汝俊的《武则天》,在继承传统京剧程式的同时,敢于大胆尝试新的舞台演出形式,在音乐设计、表演动作、唱腔韵味等方面借鉴了诸如中国民族音乐、民族舞等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
近些年来,各大京剧艺术院团致力于京剧的继承与革新,都在以不同形式的探索寻找京剧在新时代的出路。《骆驼祥子》、《宰相刘罗锅》、《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江姐》等一批优秀作品的脱颖而出,表明京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艺术本质。这种创新的意识与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倾向相结合,不仅催生了更多新的表演形式,而且催生了新的演出模式。
新京剧正在实验探索阶段,他们的发起者、参与者都是执著于民族戏曲艺术的人。《阎惜娇》演出时,在北京大学演了两场,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演了3场;《武则天》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只演了两场。两剧的制作方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北京京剧院副院长陆翱曾在演出《阎惜娇》时表示,推出这种“新京剧”,是为了让京剧能吸引更多的“黑头发”。而吴汝俊也表示,他正在寻找适合京剧发展的最好形式,并争取每年推出一台“新京剧”。
(罗君)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