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概念中,把安静的图书馆和热闹的皮黄声连在一起,大概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事在人为,凡出自、运筹巧妙,总能做到和谐一致。
上海图书馆淮海中路新址落成启用已有8年,但其视听区3楼拥有优雅环境和先进设施的两个欣赏厅(分别为90座和60座)对社会公众开放,却还是两年前的事情。到过那里的戏迷乐迷,无不赞叹音像唱片库存资料藏品之丰富、建筑硬件视听设施之完备。央视和上视戏曲频道开辟介绍京剧早期发展历史的“绝版赏析”专栏,许多前辈名优老唱片、资料,便走出视听区收藏库,让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形象化,发挥了老唱片无价之宝的作用。
该部门上下一心,自两年多前就考虑发起筹划戏曲与音乐沙龙活动,并列入欣赏厅的正式日程安排,说明他们对弘扬国粹高雅艺术采取的务实态度。作为试验实际声学音响效果,笔者于2004年应邀有幸两次组织主持京剧清唱会,上海京剧名家夏慧华、陈少云、市委与政协老领导朱达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魏敦山、新闻界名票翁思再、任德峰、京剧作曲家沈利群以及曹美丽、胡宗孝、江妙春、楼庄东、虞永年、吴似雯、钟颖、李宏、孙永康、林德忻以及上师大师生等各界票友参与流派纷呈的名段清唱,虽属内部沙龙性质,仍挡不住闻讯赶来的各路戏迷。现代化的理想、雅致、洁净的场所环境氛围,使人人感到其乐融融,大过戏瘾。有外地读者偶见提着京胡锣鼓等乐器的票友鱼贯上楼,随之跟着进厅,后来笑言道,看书地方还有听京戏,可真新鲜,实在没想到。不多久,老越剧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吕瑞英、张桂凤、周宝奎等,也兴致勃勃地联袂在这里,与广大越剧迷多次聚会,介绍越剧发展各种史料。
音乐学院师生几乎每月在小厅安排有“产学研”性质的实验演出,每次座席听众爆满,歌唱家杨学进访法参加“中国年”前夕预先演出专场时,连地板上都围坐了老少歌迷,多达百余人。此处独具特点是,由于隔音措施设计周密,厅门关闭,厅外几乎无法闻得里面丝毫声响,不影响到安静阅览图书的全体读者。因此,充分盘活视听资料、用好先进硬件设施,成为上海图书馆老读者与新“听众”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乐而忘返、皆大欢喜的一道大都市风景线,活动所采取的视听结合、专业业余结合、老中青结合方针,真正实现了图书馆开门办馆、软硬件全天候全方位为普通市民服务的宗旨,挖掘、延伸、增强了城市历史积淀、文化功能魅力,无疑为重塑大上海城市名片加一亮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从现在起,“上图京剧沙龙”正式免费开放,在大欣赏厅定期举办活动,陆续邀请专业院团、戏校师生和本市各知名票房,轮流作专题交流演唱。视听硬件的好与歹,看人怎样去使用才是主要的,如刀枪入库久藏,必积尘生锈,仅中看而不中用。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社会公众,才是最大限度完成建筑家的设计初衷理念。主动为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的京剧服务,可谓上图目光远大之举,惟有牢牢立足基础根本,而非同于流沙上跳时尚舞蹈,方可指望公众长久受惠得益。
上图视听区的此一抉择,既为戏迷提供了一个活动方便,给京剧带来一种振兴机遇,也同样为社会公众服务机构部门放低自身身架门槛,率先做出榜样。
2006年6月30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