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八个“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可谓家喻户晓。40年过去了,正在北京电视台4套热播的电视剧《沙家浜》同样吸引了京剧《沙家浜》的主角们,当年“刁德一”的扮演者马长礼也恰巧从香港赶回北京看首播,并且对陈道明的演技大加赞赏。

老演员 “郭建光”期待电视剧播出

样板戏《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扮演者谭元寿,今年74岁。虽年迈,但仍与其子谭孝曾、其孙谭正岩祖孙三代同台演出。作为曾亲历演出陪伴了上一代人的京剧《沙家浜》,相同的片名自然令谭元寿兴奋。“我一直在等着看这部电视剧呢,能把京剧‘样板戏’改编成电视剧,我觉得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月前,无意中在电视中看到电视剧《沙家浜》预告片时,谭元寿又惊又喜,随手把播出的时间和频道用笔写在了记事本中。

“刁德一”录下电视《沙家浜》

当年扮演刁德一的谭派老生马长礼已是76岁高龄,如今他已经胖得变了形,不特此说明根本找不到刁德一的模样了。5月14日晚,已在香港定居14年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回到北京,比电视剧《沙家浜》播出的时间提前了3天。
马长礼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一年前我就在香港知道了这部电视剧,我非常喜欢陈道明的戏,他很入人物而且演得很松弛,这是我非常欣赏他的一点。这次我在北京只留14天,不过我会把这个电视剧录下来带回香港给老伴看。”得知陈道明在拍这部戏狠学他的音像资料时,马长礼谦虚地表示:“陈道明一定能演好。当年京剧《沙家浜》也是刚刚尝试现代戏,这次我之所以特别想看这部电视,也是想好好学习学习。”

“阿庆嫂”与“胡传魁”过世

马长礼介绍,当年京剧《沙家浜》中,就剩谭元寿、沙奶奶的扮演者万一英和他常保持联系。当年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原是昆曲演员。因阿庆嫂最早的扮演者赵燕侠得罪了江青被打入“牛棚”,改由洪雪飞扮演。粉碎“四人帮”后,洪雪飞回到北昆,曾主演过昆曲《南唐遗事》等,1996年她赴新疆演出时,不幸因车祸去世。胡传魁的扮演者周和桐,逝世于1986年,享年66岁。

沙家浜 一出戏造就一个镇

去年,马长礼接到师兄谭元寿的电话,说让他马上从香港赶到上海要重返沙家浜时,他还以为是要他到上海的一个叫沙家浜的饭店吃螃蟹呢!万万没有想到,地球上真的出现了一个沙家浜镇,而且除了芦苇荡依旧,已经没有40年前常熟县的痕迹了。过去要租船走水路进入常熟县,今天也是豪华轿车。
马长礼说:“直到去年我才知道常熟市原来是一个县,它的知名度来自沙家浜镇,上世纪70年代叫‘横径镇’;80年代叫‘芦荡镇’;90年代才根据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叫法改为‘沙家浜’,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只知沙家浜,而不知常熟市,正因为《沙家浜》的艺术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赢得了海内外的关注。”

沙家浜四十年巨变

去年,谭元寿和刁德一的扮演者马长礼重返沙家浜,他告诉记者:“我们一到沙家浜,看到眼前这一切,心情实在无法平静。1965年,我们到这里体验生活,去年是2005年,整整40年。那时,这里没有一条柏油马路,全是土路、水路;没有一座宾馆,更不用说什么度假村和高速公路了。今天这里建了很多宾馆或度假村,全国各地很多人都到这里旅游,品尝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真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那时我们每天憋在芦苇荡里体验新四军坚持斗争的艰苦生活,从来没有看到一只螃蟹。只记得下面是水,上面是挥之不去的大蚊子,身上是蚊子咬的大包。我们一憋就是一天,真是难熬呀。试想,有谁愿意到这个又穷又苦的地方来玩呢?可是我们来体验生活时晚上还能到招待所睡觉,而新四军的伤病员不但要一连多少天憋在里面,还要时刻警惕着敌人的袭击和疾病与饥饿的煎熬。如果说我们演的新四军战士还有些可取的地方,完全应该归功于英雄前辈的榜样作用和对我们的教育。我们感到40年前的常熟之行,不仅对我们排演《沙家浜》这出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认识革命战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所以当我们重返这里的时候,看到高楼林立,一派新气象,确实难以相信眼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沙家浜》 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毛主席一锤定音改剧名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工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京剧《芦荡火种》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起初刁德一满身书卷味

马长礼继续说道:“当年我正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排全本《秦香莲》,便接到组织让我排《沙家浜》的任务。我一看本子就愁了,我以前扮演的都是杨子荣这样的正面人物,哪能演刁德一呀?”
虽然在长影资料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最初马长礼塑造的“刁德一”仍然是一身书卷气。“领导看完当时就否了,说我是歌颂敌人还是批判敌人,直到我停演了好几个月,突然开窍琢磨出刁德一身上的味道来。”

网上戏迷也很关注

样板戏《沙家浜》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郭建光等人物的精彩唱段也一直广为传唱。改编成电视剧的消息一经传出,在戏曲圈里也吸引了无数戏迷的目光。在戏剧场网站的论坛里,有关电视剧《沙家浜》的话题,是近来最受关注的。一位叫“黑头”的网友说:“我们一直很期待这部电视剧,样板戏已经很成功了,希望电视剧故事情节不要被戏说,在电视剧里还能看到样板戏的影子。”网友“不唱不罢”说:“以崭新的姿态怀旧,是我们关注这部电视剧的初衷,可以说父母那个年代的人能唱全京剧《沙家浜》所有唱词,不知道电视剧以名人效应能否重新掀起红色京剧风。” (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