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四”以来,就有许多人鼓噪着要“改良旧剧”——其实就是要把西方的戏剧理论引入到中国戏曲里来,而且也有很多人尝试过或正在尝试,但似乎都失败了,倘若一定说有人成功的话,那只有老牌了。
老牌的表演上得益于戏剧的东西太多了,但由他来运用这些“泊来品”却毫不带“洋味”。你看他戏,可能感到他的“玩艺儿”比较“怪”,但不太会觉得这不是京剧——不象现下的“话剧加唱”。在他的戏里,有很多“出规矩”的地方——比如他的身上很多时候是见棱见角的,并不“圆”但你不会觉得他的身上“羊”;又比如他的念时常是根据情节而不是音韵来定高低的,然而你却感到他的念白有劲,过瘾。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从戏剧里学来的,很明显,他是讲究“体验”的,他的戏是讲究“感情”和“冲突”的,但他在有了“体验”有了“感情”有了“冲突”以后,并没有按着戏剧的理论去“写实”,而是回到了戏曲的“程式”和“写意”上来了,所以就有了《下书》中宋江面对刘唐那几个抑扬顿措的“哦”,和接下来上楼掩护刘唐那边式的身段。而其他的演员似乎没有象他那样在戏剧和戏曲之间穿梭往返,左右逢源的能耐了。从这一点来看,南麒实在是卓而不群的大家风范,而北马就逊色了。
当然,对于戏曲是否需要去学习、引进戏剧的理论,我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我依然佩服老牌能把两者融合的如此之好。
还有,我始终觉得马的念、做受余叔岩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审头》、《盗宗卷》这类戏。都是追求漂亮和潇洒的。而象雷喜福这样的老派演法似乎更看重老辣和劲道的。
本贴由珠帘寨主于2001年6月03日19:13:33在乐趣园〖珠帘寨〗发表.
周的念
作者:水底鱼
渊源也可以寻找的。与其说他吸收了话剧的成分,不如说是汉调逸意。周还与富连成叶春善等学过,还有刘井然。这些人都有念白加重的倾向。周更富激情。谭派内部也有“拼命”唱戏的倾向,这种表演的信念似乎是要把演员的力气用光,高庆奎就这样,但是也可以说他是吸收了老奎派的东西。总之我想说的就是京剧内部,有这种发展的趋势,早就孕育了,但是谭派之大兴旺如皓月当空,反将别的流派星光给冲淡了,加之人人以谭派标榜号召,什么人都上来就一出《定军山》。人们一谈到京剧,好象就是那么的内敛、帅气、漂亮。周倒似乎异军突起一般。我觉得毋宁说他是复兴了一些东西。呵呵,我这么说,有点象讨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的论调一般——假如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也会缓慢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
再看当今的地方戏,有很多表演都是很活泼大胆的。他们的风格和程式之间的关系,与周接近。地方戏里有一些散漫的地方,亲切自然,又大方得体,就与马很接近。这都是很瞬间的观感。没有论证。
本贴由水底鱼于2001年6月04日16:06:23在乐趣园《金声玉音话须生》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