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剧三国戏很多,但反映晚年诸葛亮的比较鲜见。山西省平定县晋剧团从填补舞台空白出发,移植越调《尽瘁祁山》为本土同名剧目,一经上演,立即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主演王文兰也成功摘得第13届山西省戏剧杏花表演奖。作为县级剧团主打的移植剧目,不负苦心,亮点很多;作为主演王文兰,女须生演出了男风骨,实属不易。二者之间,从一个侧面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好剧目需要好演员、好演员需要好剧团”的舞台范本。

【主题词】戏曲 晋剧 尽瘁祁山 诸葛亮 王文兰

一、导语

山西省平定县是一个“戏窝子”,不仅村村有戏台,老百姓爱看戏,而且有时候一个村一代接一代的会连续出好多位名家,尤其是全县的文化生活“命根子”——县晋剧团一直实力很强,在俗称三晋“东四处”的阳泉地区和晋中东部地区以至河北西部、北部地区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第13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评比展演期间,山西省平定县晋剧团以王文兰为主演,上演了一出晋剧移植越调新创剧目《尽瘁祁山》,许多人观看后,在充分肯定王文兰表演艺术的同时,都觉着一个县级剧团竟然能把戏演的这样好而竖起了大拇指。

晋剧一线须生演员王文兰素颜照

二、剧本有戏

《尽瘁祁山》是三国戏,剧本基础很好,很规范,第一场“班师”就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了出来,是服从君命,班师回朝?还是受命不听,继续征战?在众口不一中,诸葛亮作为贤相,显然选择了前者,仅这一下,就为《尽瘁祁山》打下了人物基础。

第二场“斥谎”则突出地把戏剧矛盾暴露给了观众,是以战止战,收复汉室?还是养兵不出,安逸蜀地?经过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果断决定了挺进中原,六出祁山。

第三场“别家”演得很生活,如黄夫人说她丑,诸葛亮却说黄夫人不丑,还自然熨贴地夸奖妻子贤惠、聪明,其夫妇俩的柔情状态,看上去是那样的符合生活情理。

第四场“对垒”原本诸葛亮设计直接泼灭了魏军的嚣张气焰,但却天不顾人,在对魏军大营火烧中,老天爷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使得站在高地,正处于藐视和得意之中的诸葛亮,不得不承认拿不下魏军的痛苦结局。

第五场“赠衣”把戏份充分地写(让)给了司马懿,这位涂着白脸的反派人物,在诸葛亮派李丰下书的“激将法”中,还是认真接受了“空城计”和“上谷火烧”的教训,真实地再现了司马懿也是足智多谋、遇事冷静的人性特点。

第六场“尽瘁”主要表现了诸葛亮临终前的一系列身体状态和心理活动,尤以表演身体虚弱的各种手法和与黄夫人梦会的夫妻对唱最为动人。

王文兰在晋剧《尽瘁祁山》中扮演诸葛亮

三、剧目亮点多多

总体上,晋剧《尽瘁祁山》有很多亮点。首先是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行行都有故事人物和舞台角色,如诸葛亮是须生,刘禅、李丰是小生,瞻儿是娃娃生,李严是老生,黄夫人是青衣,司马懿是大花脸,还有若干将士分别是二花脸等。

其次是演员规范。每个演员表演的都很用心,且在演唱和道白时,基本没有乡音困扰,给人感觉是那么的正宗规范。扮演诸葛瞻的那个演员,一出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娃娃生样子,即使是龙套演员翻几个跟头,都深感他们的功夫了得。

第三是音乐动听。不仅过场音乐动听,而且过门音乐也动听,许多唱段借鉴了越调的谱曲方式,又不失晋剧母体音乐架构,尤其是在须生、小生、花脸唱腔设计上,听起来特别的舒心悦耳。

第四是舞台唯美。不管是皇宫内室,还是军事一线,都陈设的简单明了,恰到好处。屏风桌椅也好,刀枪棍棒也好,既符合营造故事氛围的初衷,也符合演员专心表演的要求,没有任何累赘堆砌的感觉。

第五是服装耐看。每个角色的服装设计都注意了与故事发生年代及其戏曲审美习惯相吻合,尤其是诸葛亮和若干将士的服装,包括把子、靠旗的颜色搭配,都和其他艺术形式对三国故事描述的一样,放到脑海里联想一下,好像一本优质小人书似的,特别的好看和诱人。

第六是故事连贯。三国戏难演,因为大家对它太熟悉了。而此剧在对故事串联时,注意了前后照应,事必有果。如前面有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放过李严,由其儿子李丰代父顶罪立功,果然在后面就出现了李丰押运粮草急赴大营的场景,并进一步设计了到魏营下书、回帐中禀报的情节。

四、王文兰的艺术特色

王文兰,山西平定人,1985年毕业于晋中艺术学校,坐科5年,是一个具有大须生素质、喷口有力、嗓音超好、能兼演老旦的好演员。经常出演的剧目有《打金枝》《空城计》《渭水河》《白沟河》《齐王拉马》《杨门女将》《杨八姐游春》等,在晋剧移植越调同名剧目《尽瘁祁山》中扮演诸葛亮。
而移植越调《尽瘁祁山》对晋剧舞台是新戏,且剧中的诸葛亮不好演。一是年龄段接近垂暮之年,少有了以往青年、中年“晋剧诸葛亮“在舞台上的气宇气质;二是诸葛亮带着光复汉室的愿望,六出祁山,屡战不胜,最后怀着壮志未酬的惆怅和对故土亲人的思念病逝在了战场之上。仅这两点就在晋剧三国戏中没有现成模板可资借鉴。

王文兰在剧中扮演诸葛亮时,显然抓住了晚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和剧情脉络,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艺术特色。

一是台风稳健。如在整场戏中她让诸葛亮的眼神、气韵、思忖与步态以及各种情绪等,都表演得不急不躁,并上了演出档次,有了人物范儿。在不同叙事时段赋予诸葛亮的多样笑声和后来表演诸葛亮的咳嗽、眩晕与昏厥以及病弱体虚等,也都紧扣在了诸葛亮此时的年龄段里,刻画出了诸葛亮晚年时期的人物情态。

二是表演细腻。如在前半场表达诸葛亮接住后主刘禅通过太监赐予的御酒,然后往地上一洒的舞台细节,胳膊抬多高,幅度做多大,动作该多快,都被她演到了观众的心仪胜处,看过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依然很有嚼头。

三是行腔甘绵。如在剧中演唱的“风尘扑面秋阳照”、“可恨李严你好大胆”、“叫一声司马懿你要听仔细”、“孔明我一袭布衣披身上”等,都是很黏人、很顺畅、很耐听的唱段。不仅音色统一,顿挫有致,而且有棱有角,非常淳朴。

四是喷口遒劲。如诸葛亮病重之时,与姜维有一段内心无奈的对白,此时的王文兰,既要刻画诸葛亮的病体不支,又要用艺术手法念出戏文,虽然听着有些断断续续和费劲吃力,但却依靠喷口演技,实现了字字如铅、清澈可辨的道白效果。

五是扮相脱俗。晋剧女须生居多,如何在女扮男装中脱去女相便成为晋剧舞台审美的第一大关。王文兰则在扮演晚年诸葛亮的时候,通过勒头、吊眉、化妆和纶巾、薄髯、服装衬托,很好地攻克了这一难关。

六是做派大方。诸葛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很高,可谓家喻户晓,人人敬重。王文兰扮演的诸葛亮,基本上踏住了这一人物内核,哪怕是一个转身,一个坐姿,一个恼怒,一个悲切,都有意识地框范在了特定人物身上,不允许有一处走出人物性格。

五、结语

晋剧《尽瘁祁山》的上演,充分说明,县级剧团也是有优秀创作团队和优秀艺术人才的。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质,讴歌他们的艺术成果,也是促进戏曲繁荣、巩固戏曲阵地、服务百姓娱乐的重要方面。

晋剧《尽瘁祁山》的意义,还在于创排成本节约,演出效果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大小角色和谐自然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主演王文兰为晋剧须生唱腔如何在移植剧目中实现新的飞跃进行了成功实践,值得宣传和效仿。

原标题:县级剧团演大戏:晋剧《尽瘁祁山》赏析——兼论王文兰塑造晚年诸葛亮的艺术特色
来源:上海世纪出版社《东方藏品》杂志2016年09期
供稿:太行老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