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广泛流传于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都是很著名的。

这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张旭东同学,在晋剧《小宴》中的一段翎子功表演。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称“耍翎子”。生、旦、净、丑各行脚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杨七郎)、慓悍(如典韦)或暴戾(如屠岸贾)的人物。按旧例,草莽英雄如《九龙山》的杨再兴、《盗御马》的窦尔墩,旧时的外邦君主将帅如《挑滑车》的金兀术、《苏武牧羊》中的单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时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耍翎子的技巧有单掏翎、双掏翎、单衔翎、双衔翎,以及绕翎、涮翎、抖翎、摆翎等多种,可以表达喜悦、得意、气急、惊恐、沉思、忧虑等各种感情。蒲剧、晋剧等梆子剧种的翎子功尤为出色,并有许多特技,如《小宴》中吕布的耍翎子特技,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感情上,有突出的戏剧效果。 (梦魇影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