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兴县文化馆培训班,迎来了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把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培训的地方,条件非常简陋,住舍是几间破旧的房屋,练功也没有专门的地方,只能在一个场院进行。文化馆王付全老师教他们排演什么二人台节目:《走西口》《挂红灯》等,魏建琴就是剧中的主角。排练一个月后,他们就要在县人民舞台登台演出了。在演《走西口》中,扮演玉莲的就是魏建琴,由于她嗓子亮,模样俊,身材好,很快就被台下观看演出得兴县晋剧团优秀青衣演员宋林娥打动了,宋林娥爱才心切,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唱戏好苗子。演出结束后,宋林娥主动找到了魏建琴这个小女孩,问她想不想学晋剧,建琴很快答应了,“很想,学唱戏就是我的梦想“。宋林娥对她说,你想学的话,你来晋剧团吧,我教你。建琴听了后,简直高兴得到了天堂上,兴奋得几个晚上没合眼,就是大白天走在路上亦是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两个月培训很快结束,魏建琴在宋林娥的介绍下来到了兴县晋剧团,这位不谙世事的孩子,开始了唱做念打的艺术征程,亦是成了宋老师的第一位弟子。
打这候,宋老师因材施教,倾囊相授,先指导学习基本唱腔,一字一句不厌其烦地教着魏建琴晋剧的唱腔。然后开始学习身段,教她每一个眼神或每一个动作、台步,让她如何如何去苦练基本功。经过半年时间集中辅导,魏建琴受益匪浅,不单是学会了晋剧唱法,更多的是学到在舞台上如何通过细节动作刻画人物的灵活。每每剧团在外演出,魏建琴亦就能登台演一些小角了,不是饰丫鬟给小姐打灯引路,就是扮家丁舞枪弄棒。在演《秦香莲》中,她粉墨登场,饰演秦香莲的女儿东妹,在《杀庙》一折,面对头顶银光闪闪的大刀,竟能按剧情要求,大放悲声、惟妙惟肖,不由让人啧啧称奇。尽管都是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角色,她却仔细揣摩,力求演得真实,演出神韵。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要说得有板有眼;哪怕只有几句唱腔,也要唱得声情并茂。然而,事不凑巧,随着经济市场浪潮的冲击,兴县晋剧团逐步走向低谷,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演员们另谋生路,各奔东西,有的投奔到异地剧团,有的亦去外面做了生意,一切的一切,面临着倒闭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宋林娥老师亦不得不离开兴县晋剧团,离开曾精心培育她走上人生艺术道路的老师们,毅然决然考取了吕梁市文工团,她临走时把自己这个疼爱有加的学生魏建琴,推荐到了兴县“戏剧艺校”来培养。
艺校在离县城5公里的张家圪坨村,艺校开学已有两年。艺校负责人杨向阳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对教学非常负责,对学员尽力关心照顾。杨老师很快接纳了戏校唯一的个插班生,魏建琴。艺训班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分配了适合她们发展的艺术行当。魏建琴,因为身材高挑,扮相俏美,声音甜润而被分在了青衣组。魏建琴是在学员中,是一个最刻苦用功的学员,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丝不苟地练功,即使隆冬腊月,她也起早贪黑,瘦小的身躯在冰雪中舞动,显露出非凡的进取精神。这样出色的学员,当然得到老师的疼爱,她在各个方面对魏建琴偏吃偏喝,一心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好演员。因此几位老师对魏建琴颇有期望,稍有走神,唱腔走调,动作走样,则遭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在他们看来,名角是“骂”出来的。这种近乎残酷的教育,使魏建琴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功底。这亦是为她后来在艺术上出类拔萃,奠定了极重要的基础。
1992年的夏天,省戏校招收学员。学生们听到后都异常兴奋,纷纷去省城参加专业和文化考试。踌躇满志的魏建琴,抱着对理想的渴望,对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省城太原。经过老师的初试、复试,在“百里挑一”的严格遴选中,魏建琴以俊秀的外形、清亮的唱腔,在所有考生中,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从此真正踏上了戏曲表演艺术之路。
三
在这个享誉艺术人才摇篮里,魏建琴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接受3年正规而严格的训练。她几乎每天都在5点钟前起床,偷偷从窗户钻入排练厅,在一片漆黑中摸爬滚打,日复一日的练身段、练“把子”,她对基本功一点都不含糊。严寒酷暑,门牙磕破了,她忍着痛;春花秋月,清晨吊嗓,不论阴晴雨雪,她风雨无阻。为了练好唱腔,临睡前,她还戴着耳机反复琢磨。同时她还勤奋读书,一心扑在学业上,全面学习文化知识,悉心钻研戏曲理论,注意积累知识和各种艺术信息。生活紧张而枯燥,这是每一位戏曲演员都难以忘却、刻骨铭心的记忆。“台下千日功,台上几分钟”。用她的话说,自己是在剧团长大的,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也许因为她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也许她天生就是个演员坯子,要继承长辈的艺术事业;抑或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反正她从容面对,乖巧听话,显现出过早的文静和成熟,颇得学校几位资深教师的喜爱。
魏建琴的聪明好学加上惊人的记忆力,造就了她“偷戏”的特殊本领。在平日的时间里,她都尽可能地用在看戏上,用心去记台词、唱腔、表情、动作等。使她成为一个优秀演员注定了基础。尤其幸运的是,魏建琴在艺校碰上了慈母般的田桂英、齐红梅老师,老师作示范演出,魏建琴看得如痴如醉,对老师们的演技和唱腔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达到老师们的水平呢!从此,老师成了她心中的偶像,是她表演艺术上学习和追求的目标。两位老师时常说:“要成就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不仅要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注重唱腔的韵味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更要注重良好的品德修为。”在老师们的悉心传带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魏建琴的演技逐渐入门。老师将自己探索戏曲艺术一生的心血,毫不保留传承给了这个得意学生,先后给她编排了好几个经典戏剧中的折子戏。《算粮》就是其中的一个折子戏,前辈名家都有示范演出。魏建琴在这个戏中塑造的王宝钏,不拘泥过去的一招一式,而是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理解,为这个古老的折子戏注入了灵动鲜活的生命,使王宝钏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得到准确的展现。
在两位老师的精心雕琢下,魏建琴这个来自农村的乡土疙瘩,渐渐地成为一块光彩照人的美玉。(作者 刘振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