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魁(1900—1965)晋剧(中路梆子)演员、编剧、导演。艺名筱吉仙。河北省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幼家贫,喜爱戏曲。11岁拜京剧名票友曹四为师,经曹举荐进京入张吉仙的大吉利科班学河北梆子,工青衣。因聪明好学,深得其师喜爱,赐艺名筱吉仙。18岁出科赴张家口搭班演出,后因倒仓失嗓,改工小旦。不久结识晋剧刀马名宿李子健,向其学到不少武打出手技艺。在与晋剧名家刘宝山(十二红)、刘明山(五月鲜)、王玉山(水上漂)的艺术交流中,他感到晋剧婉约柔美的唱腔适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遂改唱晋剧。先搭黄得胜班,在张家口、宣化、绥远、包头等地演出。后于1928年入晋,搭太谷自成园,首演《白蛇传》中白素贞,以形神兼备的表演和娴熟新颖的武功技巧受到山西观众的喝彩。此后,其通过十余年的舞台实践,广采博收,融晋剧、京剧、河北梆子的优秀技艺于一炉,集刀马、小旦、青衣的表演艺术于一身,演出了《凤台关》、《破洪州》、《烈火旗》、《虹霓关》、《泗州城》、《美人图》、《英杰烈》等一大批精彩剧目。逐渐形成了表演细腻传神、招式严谨大方、武打干净利落、戏路宽绰、文武皆备的“筱派”表演艺术。与李子健、王玉山、刘明山并誉为30年代“晋剧四大名旦”。从40年代初其遣兴于编剧、导演,曾自编自导了《岳飞传》、《西游记》、《金鞭记》、《五女兴唐》、《封神演义》等连台本戏。其收徒传艺,培养出筱桂桃、筱桂林、筱桂琴、筱桂芬、筱桂芳、张桂娟等一批“桂”字辈弟子。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建了山西第一所晋剧演员训练班,招收30多名学员,培养出田桂兰、武忠、张友莲、张翠英、马兆录、智玉莲、张步昌、张步兴、赵吉祥等一大批优秀演员。
张宝魁,艺名筱吉仙。十二岁学京剧刀马旦。十八岁后改唱晋剧。曾在河北、内蒙古、山西一带演出建国后,任新民晋剧团、太原市人民晋剧团二团团长。1958年后在太原市艺术学校任教。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以演《凤台关》、《珍珠烈火旗》、《白蛇传》等著称。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幼爱戏曲,10岁从师曹四学艺,后进京深造,拜河北梆子张吉仙为师,坐科6年,受到严格的科班训练,举为掌班大师兄,主攻青衣。17岁出科,以《宇宙锋》、《双吊孝》、《大登殿》等剧崭露头角。18岁搭黄得胜班,活动于张家口、绥远、包头、宣化一带,挑班演出。20岁得李子健亲授《凤台关》、《反长安》等武打戏,同时受到李鸣玉、刘德玉等指教,一时蜚声长城内外。1928年到太原搭“志成园”,以《白蛇传》而名声大震。28至30岁相继演出《佘塘关》、《铁弓缘》、《梁红玉》、《美人图》等戏,成为晋剧艺坛风云一时的人物。30年代后期,同丁果仙相约,率张美琴、郭凤英、程玉英、丁巧云赴京、津演出,后转张家口、大同、丰镇等地。1941年,根据古典名著自编自导《西游记》、《水浒》、《征西》、《封神演义》等连台戏,哄动太原。1952年国庆前夕,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会演。回太原后,对晋剧进行改革,先后排出《孔雀东南飞》、《张羽煮海》、《春香传》、《三打祝家庄》等一批新编历史剧和《白毛女》、《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深入工厂、农村、部队演出。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5年离开人世,年65岁。(苏宏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