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寒冷,但是全团上下战天斗地,不怕寒冷,认认真真演好每一场戏。最辛苦的就是乐队的老师们,在台下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我团乐队队长李晋才老师,虽然年过五旬,但是也和小青年一样,不顾冬日的寒冷,身穿军大衣为演员们认真伴奏。
沁源晋剧团 罗俊报道
近日来,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晋剧团一年一度惠民工程送戏下乡带着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厚爱,把百场晋剧经典剧目奉献给了近万名观众。这项文化工程丰富了广大农民朋友们的文化生活。也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了实处。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晋剧团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百场演出进乡村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晋剧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县委县镇府“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号召。于近日,正式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下乡送戏演出。此项文化工程把百场好戏奉献给了近万名观众。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了实处。同时也丰富了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老百姓家门口看大戏,对党的这项文化政策赞不绝口。每到一个村,当地村民都是热情接待,笑脸相迎。让我们感受到了山区人民的朴实和善良。
编者按:长治市沁源县唱晋剧,听起来有点不可想象。地方戏的地域特征太强了,音随地改,曲近乡俗。沁源县晋剧团是长治市唯一的晋剧演出团体,其他多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和部分鼓书。说起这个交界地带的方言 多和领县有所相近,但分别还是十分明显。这个戏曲就很复杂了,也可能是行政规划的变更,也可能是文化的辐射,也可能是民情的相近,种种原因造就这种邻邦效应。比如山西的阳泉、长治唱豫剧,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地区以晋剧、二人台来流布,运城的垣曲县是曲剧团,河南灵宝、陕西的宜川唱蒲剧。还有如穿越式的传播,上党梆子的一脉跳到山东成延伸出一个剧种,还起了一个名字叫枣梆。
山西原来所有的县都有戏曲演出团体,上世纪九十代因为体制问题,好多都名存实亡。在山西中只有运城是个例外,其余几个地级市少有幸免,听到县剧团有点稀有的感觉。解放后作为县级演出团体,是最贴近农村百姓的演出团体,农村观众对他们都有深厚的感情。沁源县剧团只是听说过,而他的活动范围也很受限制,东面长治地区不能进,南面蒲剧范围,北面西面则有大型晋剧院团的围绕。作为县级剧团能够坚守、坚持,就是凭一份信念、追求,一种责任、挡担。感谢为戏曲坚守的所有人,向他们致敬。
有的山村没有戏台,我们只能在政府配备的流动舞台上面为观众演出。没有化妆间,我们就自己搭建一所临时化妆棚。
郭团长正在紧张的赶妆
正在上演晋剧《少国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