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山(1910—1979年),艺名“小十三红”,祖籍山西祁县东观镇人,后迁至文水城内西街定居。他自幼酷爱晋剧,13岁开始在太谷“小万福园”行班坐科7年,是“三儿生”的得意门生。
郭云山主攻须生,其表演情真、意切、形美,尤以演神色戏见长,在发展戏曲程式化表演方面很有造诣,锤炼出许多特技表演艺术。在《上天台》、《打金砖》中,他扮演光武帝刘秀,采用甩发“稍子功”特技,突出了人物性格;在《高平关》一剧中,他用“椅子功”,身随椅走,椅随意动,充分表现了赵匡胤意乱和急切的心情;在《八件衣》、《杀狗》两剧中,郭云山饰老生,他用“脸子功”的一吸、一憋产生的脸色急剧变化,生动地刻划出人物的不同心理转变;在《土祖庙》一剧中,他饰小生,采用“帽子功”的特技,把一个既善良又不受辱的穷苦青年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
郭云山在唱腔上,扬长避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老年性格特征的“降调”老生唱念法。他还吸收了京剧等唱腔的发音方法,创造了“脑后音”和“丹田音”,结合行腔的发声,达到远闻、近听都清晰动听,低回婉转,刚柔相济的唱腔风味。加之,他在表演中十分注重情、意、谐结合,使所演的剧目大多达到戏剧程式化程度。
郭云山在中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1945年后.先后在晋绥分局“七月剧社”、“人民剧社”等文艺团体从事戏曲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又分别在汾阳、灵石、临县、文水晋剧团任教。1960年,郭云山调山西省戏曲学校任教。郭云山的教学能因材施教,对学生十分严格,因而培养出不少高素质的戏曲人才,为晋剧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王培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