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体育馆内,星光璀璨,专家云集,观者如织。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 (即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35朵“戏剧梅花”绽放在这个江南赏梅胜地。其中有4名“二度梅”演员,我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年轻的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以 《傅山进京》中对“文化昆仑”傅山的出色表演荣居首位。她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今天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感觉到背后有无数双手在托着我往前走。晋剧戏曲,它让我找到了很多快乐,也让我流了很多眼泪;让我吃了很多苦,也让我享受到很多甜蜜。在这里,我想感谢所有帮助、支持、关心我的人。”

谢涛说得很激动但没有哭。她牢记着团里同伴发过来的短信:不要那么没出息!

然而,5月23日下午,在新闻大厦20层小小的休息间,面对记者,舞台上多以刚直不阿艺术形象示人的谢涛几度哽咽,女儿家的心思与柔情袒露无遗——“他们的智慧和心血让我去表现”

“奖是给一个人的,凝聚的却是很多人的努力。”这是《傅山进京》带给谢涛的最深感受。

《傅山进京》是2007年太原市隆重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锣大戏。谢涛永远都忘不了,2006年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她把已被搁置一年的《傅山进京》剧本上呈刚任职不久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申维辰审阅。申书记在剧本空白处用铅笔写下详细的指导意见,并很快作出批示:“可排。”她也忘不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世康精研剧本,从舞美、布景、情节改动直到傅山的具体唱词,都与编剧、导演、演员一起磋商,反复修改。她还忘不了,从创作到排演的那个优质团队——福建籍全国著名剧作家郑怀兴担任剧本主笔,执导过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的著名导演石玉昆任导演,上海著名舞美师赵国良设计舞美,国内外颇有声望的灯光设计师邢辛主控灯光,我省著名晋剧音乐家刘和仁、刘和跃老师操盘音乐,还有晋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史佳花的加盟。正是有了来自全国各地一流艺术家的强强联手,才有了今天的《傅山进京》以及与它有关的众多奖项。

另外,还有青年团的伙伴们。

这次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自1983年创立以来首次走出京城牞以大赛形式进行评选,历时近一个月牞21个剧种参赛。一个评委对谢涛讲牞《傅山进京》他已经看了6遍。谢涛则对记者讲:“几乎所有参赛演员都在十几年前就得过梅花奖。这次梅花奖的竞争,说惨烈也不为过。” 5月18日上午,为了晚上的领奖和发言,梅花奖获得者全部到余杭体育馆走台。谢涛远离兴高采烈的获奖人群,静静地坐在那里,突然间就热泪盈眶!正巧被为她拍照的女孩一眼瞅见,问道:“这时候了,你一个人默默地是怎么啦?”谢涛忍了忍牞说:“二毛,我特别想我们团里的人……”

“我一下就想到《傅山进京》每一次的演出过程。”

对记者讲到这里,谢涛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稍后双眼含泪继续:“那么几十个光头,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闪回。我心里的那种感受,用语言表达人们不可能很理解。从表层看他们是为你谢涛夺取 ‘二度梅’,更深层次的是为晋剧为地方文化,每个人都有地方文化的荣誉感。说实话,他们的妻子、儿女都不喜欢自己的丈夫、爸爸剃光头。这些人为《傅山进京》所作出的形象上的牺牲和努力,我从来没有当面谢过,但我心里记着。”

“一天里我哭了三次”

2007年7月中旬,申维辰书记、范世康部长亲自带领《傅山进京》剧组赴京汇报演出。三场演出轰动京城,23日、24日上午牞文化部与中国剧协分别召开了两个高规格的研讨会。就在24日那一天,谢涛说她忍不住三次落泪。

第一次是在上午的研讨会现场。1997年谢涛演出大戏《丁果仙》、折子戏《舍饭》、《卖画劈门》专场,获得梅花奖。转眼10年过去了,会上所有熟识的专家老师都为她高兴,说真不知道太原市委、市政府又为谢涛搞出这么好的两台戏(还演出《范进中举》)牞谢涛的表演越来越成熟了。“听着他们热烈地评价着两出戏,看着他们发言时激动的表情,我显得很平静,但内心里却如江河波涛翻滚。不只是因为就在动身进京前,劳累过度的我心脏病突发甚至惊动了120,更因为这些年的许多挣扎和不容易,心里酸酸的,眼泪就……”

第二次是在中午与老专家的进餐桌上。编剧郑怀兴,貌似木讷、内心聪慧并且充满创作激情,席间,他举起酒杯,眼圈一下就红了。“我的眼圈也红了。相处相知这么些年,我发现郑老师身上有很多傅山的东西,傅山身上也有很多他的东西,都是精神、气质上的。他不善言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眼圈这么一红我就能理解。上世纪80年代,他与魏明伦、郭启宏就是闻名全国的‘戏剧界三驾马车’。后来沉寂了十几年,他困惑过苦恼过,是不是自己搞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傅山进京》是他十几年才情的大集结,也是他心中郁结的大释放。”

第三次是在下午。谢涛在日记里写下当时的感受。

“正躺在床上流眼泪,今天这是第三次了……送走老专家回到房间,省报记者采访完走了以后,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北京的演出结束了,心里有一种酸甜苦辣的味道,说不清楚,我太要强,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好多压力,又不能向其他人倾诉,包括陶臣。他已经很累了,他也是最心疼我的人,我不想让他再为我担心什么,现在哭一哭也是一种释放,心里舒服多了,也算是一种发泄吧!”

“昨天白燕升为我写了一篇叫《今观范进晚识君》的博客。看完我哭了,不为别的,为一种理解、一种支持、一种感动。他感动我对戏的敬重、纯粹,看懂我大于戏的疲惫和孤独!深信我会走得更长、更远……他看到我身上荡漾的才情,是一个艺术上成熟的、处于鼎盛状态的演员。他甚至突发奇想:“李白”、“苏东坡”似乎也属于我,因为他觉得我的表演、唱腔新颖独特,有时代感,选择的角色挣扎、韧性,有生命力,舞台气质儒雅内敛、气定神闲、大家风范。同时,期盼着我的下一个……

“没想到我能把晋剧带到这里”

谢涛的2007年是异常忙碌的一年。10月下旬带《傅山进京》去参加第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获第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表演主角奖”。11月下旬又带1小时40分的《范进中举》赴法参加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同去的还有昆曲、越剧、满汉剧等。

演出在艾菲尔铁塔下面一座古老的剧院进行。剧场只有400个座位,音乐效果非常好,不允许用胸麦,乐队坐前台,演员与乐队之间只有一臂的距离。谢涛描述演出的情景:“欧洲的欣赏习惯与国内不一样,完全背离了我们的演出经验。下乡在野台子、露天剧场演出,观众想叫好就扯开嗓子叫好,上万人的叫好声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奖赏也是一种享受。在太原、北京、上海、苏州演出,少有人叫好,惯用掌声代替,幕与幕之间也以掌声鼓励。在巴黎演出就像在空场演出一样,中间一点掌声都没有。然而演出结束后,有节奏的掌声经久不息,左右谢幕六七次还是不止,而且掌声越来越密集。我一边谢幕一边默念:谢谢今天来的所有人;谢谢晋剧,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效果;谢谢我自己,我一直在坚持,没想到我能把晋剧带到这里。然后下意识地摘掉头上的网子和帽子,我的长发披了下来。外国人‘嗷’惊呼,哗地全站了起来,掌声雷动。他们中的部分人走上台,有演出商、观众和研究中国文化的人……”

“我有了年轻的粉丝和小戏迷”

根据市里的安排,2008年5·23讲话发表66周年这一天,《傅山进京》第一次走进高校。进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最高学府,精英学子集中的地方。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地方戏来了解傅山这个中国17世纪的文化伟人;通过傅山去记住、去热爱地方剧种。当时正值汶川大地震,两场都是义演。谢涛说:“京剧、越剧、昆曲都进过北大,晋剧能不能被学子们理解,他们能接受多少,我在心里打问号。结果剧场演出时气氛非常的热,应该有掌声的地方都有,不该有的地方也有。有时候为一句道白,文本里的一句话;有时候为人物的表情动作,他们都要给你鼓掌。这是在其他剧场普通观众那里享受不到的。演出结束,北大有个习惯,观众当场就要提问,或者谈感受。当时大家都拥到台前,两个话筒被很多人抢来抢去:原来晋剧这么好听这么好看;谢涛你好帅……”

看着一张张年轻可爱的笑脸,谢涛脑海里呈现出2007年在长安剧院演出后的盛况,一群同样年轻的越剧戏迷对着她雀跃欢呼:“涛涛,我爱你!”

最让谢涛开心的是《傅山进京》让她有了小戏迷。家住青年宫附近一个名叫“王先生”的小男孩,自从看过《傅山进京》后就告诉爸爸妈妈,只要是这个阿姨演的戏就带他来看,并送给谢涛一个小礼物—— 民间艺人捏的一个黑胡子的小泥人傅山,过年过节时王先生小朋友还要给谢涛发祝福短信。谢涛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回到家说,同学们要看妈妈的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展演已经开始,《傅山进京》29日、30日下午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星光剧场演出。谢涛表示,她会和剧组全体人员尽最大努力,把《傅山进京》再往前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通过《傅山进京》把我们的晋剧推得更高更远。

“低调做人、高调演戏”,是谢涛始终坚持的为人准则和职业操守。

“率性求真、天心月圆”,是谢涛对人生和艺术理想境界的自觉追求。

让我们祝福—— 祝福谢涛:“慧福双修”,早成正果。祝福晋剧:声名远播,泽被万代!(陈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