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英,女,山西汾阳市肖家庄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梅花奖获得者。

高翠英现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名誉院长,山西省政协委员。曾任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全国代表,民盟山西省委委员,民盟太原市委副主委,太原市七、八、九、十届政协常委。

高翠英从事晋剧艺术事业50年余年,她10岁拜师学艺,主攻刀马旦,蒹演花旦。她谦虚谨慎,精益求精,著名戏剧家曹禺看了她的演出后,评价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著名导演李紫贵评价道:“高翠英已突破了师徒传授模式进入了真正的艺术独创境界。”

宁夏著名京剧刀马旦班世超为她传授了《刘金定杀四门》;云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对她主演的《杨佘姻缘》进行了认真的指导,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段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都先后来并讲学,高翠英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尚小云老师很欣赏她的表演,向她亲传自己的名剧《昭君出塞》,1960年高翠英随校赴云南、贵州、四川七省巡回演出一年零一个月与兄弟省市戏曲剧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极大地开阔了艺术视野。

1983年她在晋剧《三关点帅》中扮演的穆桂英,既是英资飒爽、智勇双全的三军统帅,又是天真烂漫、柔情脉脉的妙龄少女,搬上了银幕。

1982年在《凤台关》中扮演张秀英,机警繁捷、婀娜刚健充分表达了这位巾帼英雄忠君爱夫,英勇果断,置生死于度外的大将风度获全省中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同年在晋剧《大刀王怀女》担任主演,获太原市戏曲调演优秀演员奖。

1984年在全省振兴晋剧调演中,高翠英在新编历史剧《齐王拉马》中扮演钟无盐,获演员一等奖。

高翠英在她50年的舞台实践中塑造了众多巾帼英雄,像穆桂英、梁红玉、张秀英、王怀女不但刀抢剑戟娴熟、扎靠旗,打出手都很精彩绝伦。她扮相俊美,嗓音纤细,是一个能舞善唱,全面发展的好演员。

今年是高翠英从艺50年。50年来的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练功拼命,爱戏如命。

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第五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香港1998年“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得主,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有着“三晋第一刀马”的美誉。

高翠英,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人。1954年,11岁的高翠英以一段 “摘花花”、“逮蝴蝶”的即兴表演,被主考晋剧名家牛桂英看中,顺利地考入了太原市新新晋剧团随团训练班。1955年,该班与太原市人民剧团晋剧训练班合并,成立了太原市戏剧学校,高翠英转入该校学习,工刀马、花旦,成为该校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在校期间,高翠英先后受教于李芳茹、刘顺年、牛桂英、王少楼等名师,练就了扎实的功底。此外,她还从阳友鹤、曾荣华等川剧名家那里学到了扇子功、水袖功等技巧,聆听了京剧四大名旦的课程,并于1958年亲睹了梅兰芳大师的精湛表演,接受了歌唱家郭兰英和名家王玉罄的辅导,使她的技艺大有提高。

1961年,高翠英拜尚小云为师。翌年,尚先生给她亲传了自己的拿手戏《汉明妃·昭君出塞》,使她领略了尚派艺术的美妙高深,为她后来在艺术上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唱工上,高翠英曾向山大艺术系声乐老师学习,掌握了“深气息、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即歌唱时运用戏曲传统的“丹田”运气法,做到了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在练功上,她是校中有名的“要戏不要命”的练功者,她有一种“硬骨头”的执著学艺精神,绰号“钢筋棍”。除了学校规定的天不亮就起床,一日三练功,没完没了地踢腿、下腰、拿顶、撕腿、跑圆场外,她还练“私功”。等同学们一个个就寝后,她一个人将铁砂袋绑在腿上,身上扎着大靠,肩上放两只装满清水的木碗,在月光下跑圆场,终于练就了跑起来滴水不漏的真功夫。

特别是一次走“桌子前桥”,她从桌上翻下时因用力过猛,腰重重地撞在桌角上,致使腰椎损伤,然而第二天她又一声不吭地忍着剧烈的疼痛,照样出现在集体练功场上。

1961年12月,高翠英从太原市戏剧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工作。她随团上山下乡,经过2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为广大人民群众塑造了众多的古代和现代的妇女形象。这些形象性格迥异,身份殊同,高翠英演来都能传人物之神,抒人物之情,绝无雷同之处。而她最擅长的还是扮演那些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她已具有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在演出时,她出于生活而入于角色,力求人物表演的生活化和性格化,因而观众反映说:“高翠英的演出,我们越看越想看,越听越爱听,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

1987年,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高翠英在45岁时,毅然决然地决定上京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桂冠牞并以震撼人心的表演,荣获中国戏剧第五届梅花奖。

如今,为培养造就晋剧后继人才,高翠英正在发挥园丁精神,悉心传艺,无怨无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