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西晋中一带,你无时无刻不感受戏曲艺术的强大根基。这里,村村有戏台,村村唱大戏。城市边上富裕的村子可以请大剧团名角,手头紧张的可以请县级的剧团和民间的团。看戏的都是十里八村的乡亲,自带板凳,把手一揣,一看就是半天半宿。
当地的戏台虽然简陋,却往往与村民委员会建在一起,平时也是开全体村民大会的地方。一想跟咱们国家一样,中南海的对面就要盖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不仅开会,也办点音乐会。
戏台高出地面二尺多,长十余米,深七八米,水泥地面。右侧有乐队的区域,上场口连带着修了一间化装间。戏台前是一块平地,四周垒有院墙,几棵杨树不规则地分布在院墙边。
正月赶到山西,大雪漫天飞舞,化在充满煤灰的路上,有些泥泞。但听到有线广播说有戏,好奇的我坚持去看。开场的时候,院子里坐了二十多个人,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在雪中观看。这些都是晋剧的铁杆戏迷。小商小贩在演出前,已经摆好了阵势,各种小吃就开始烹饪,等待人们品尝。开场戏后,人越来越多,在山西梆子高亢的唱腔中,叫卖声、孩子的打闹声不绝于耳,聊天的满院子都是。但是,台上的演员却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甚至有小孩子用水枪向演员身上喷水,引起全场哄笑,演员们还是依旧坚持表演。
这些基层的演员,一年到头在基层农村跑码头,收入多少看角色分量和演出场次。谈起演出条件,演员们说,这里的台算好的,还有许多村庄的戏台只有一个土堆的高台,毫无舞台的形式,卸妆就在寒风中用冷水洗。他们演出,都是自带被褥住在学校教室或者老乡家。我在化妆间看见演员的服装都很陈旧,对此他们解释,剧团演出为的是有饭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制新行头。
不禁感慨我们那些在首都大剧场演出的名角们,拿着政府津贴,每年不过演出二三十场,还经常要发挥“欠佳”,对着镜头发发牢骚。更对那些以创新号召的只为评奖而排演的新戏感到厌恶,那些浪费的金钱给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剧团置办点行头,给基层农村整修下戏台,该有多好!

本贴由京昆一半多于2005年3月02日13:36:3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