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京于中国评剧大剧院参加北京国际戏剧季的演出
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路人掩面……这一幕幕景象不是出现在银幕荧屏上,而是观众从晋剧舞台上感受到的坝上人的风沙生活。张家口青年晋剧团创排的现代晋剧《天漠滩》作为张家口与北京的文化交流项目,4月25日、26日将进京在中国评剧大剧院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演出。
令人肃然起敬的治沙人
在《天漠滩》里,没有使人厌烦的导演套数,没有干巴巴的说教式台词,塑造出的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普通农村干部。故事讲述的是,年轻的“包村”干部韩红柳肩负上级重托,胸怀治沙治贫、报效家乡的热望,走进了风沙源区——天鹅滩草原天漠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治沙的成绩初见成效,可是丈夫下岗了,奶爹牺牲在护苗的沟内,村民们因误解对她采取了抵制的态度,几乎使她在村中无立足之地;而长期远离亲人,家庭面临破裂危机,一连串的打击把韩红柳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这重重压力,韩红柳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她凭着基层干部的党性,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对家乡的挚爱,她依然用如火的热情不屈不挠地奋战在治沙的第一线。所有的人都被她感动了,矛盾也化解了,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韩红柳带领着父老乡亲们在荒原上终于治住了黄沙,脱离了贫困,造出了秀美的山川,也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村新青年。
据介绍,在第六届河北省戏剧节上脱颖而出的《天漠》曾让张家口青年晋剧团一下子捧回八个奖项,剧团接到邀请进京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演出后,特意将这部现代晋剧改名为《天漠滩》。
剧本4年改了14稿
为使《天漠滩》成为精品剧目,4年来,剧本已修改了14稿;为提升剧目的整体水平,舞美、灯光、服装等请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的大腕级人物担纲设计。编剧杜忠是张家口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当初接到这个剧本的创作任务时,一位朋友告诫他:这可不是戏曲长于表现的题材呀。另一位同行也不无担心地说:我真佩服你,这样的任务你也敢接。40年来以写戏为业的杜忠何尝不懂这些道理和常识。可《天漠滩》是一部直面家乡重大变革的纪实性作品,作为风沙源上的乡土作者,于情于理这都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人生使命。于是杜忠抱定全力一搏的信念,写成了该剧,在退休还乡前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杜忠在《天漠滩》中设计了许多细节,使剧中的人物“活”了起来。如二阴阳在“爬山调”音乐的衬托下,摸着被异性亲吻后的脸蛋,沉醉在甜蜜的浮想中,刻画出农村光棍汉十分可爱的一个侧面;金枝的一罐鸡汤,蕴含着那么多的深情,传导着令人向往的纯真质朴的爱……杜忠还将几条副线和主线拧在一起,而且扭合得既十分紧密巧妙,又突出了主线。比如,韩红柳与肖胡杨的艰难困苦,映衬的是他们的心中只装着“绿化”二字;肖大妈的疯言疯语,却都指向了治沙;乌日娜的执拗是为了袒护汉族同学的绿化工作……
细腻合成的粗犷
《天漠滩》里的人们生活在风沙源,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人性和风情,概而言之那就是粗犷。导演左艳林十分注意这个粗字,但他更注重在粗的下面做些“细活”:苍莽狰狞的沙原上那棵孤独而明丽的红柳树;黄沙半掩的泥巴屋里,小娜娜点燃的荧荧烛光;豪放率直的乌日娜含泪吟唱出深情委婉的祝酒歌……正是这些细的点缀,在观众的观感反差中丰富了剧情,丰满了人物,使一部内容比较单调的环保剧,变得有了情趣。
剧中,由李萍饰演韩红柳,常惠卿饰演乌日娜,张文河饰演肖胡杨,王淑琴饰演金枝。 (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