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近时播出介绍京剧名家马少良的专辑。屏幕上几次显示其师李少春先生的大照片,说明马少良对这位师父的尊重。尊师,是好品德!再则是介绍他在美国如何如何得意,不忘苦练武功,说明他勤于治艺,且对美国有亲切感。特别是在天津家里,与夫人一同做饭,一边切着黄瓜,一边连声说:“在美国可吃不到中国这么好的黄瓜!”其感情也不一般。因为一般中国血统的人,提到中国,一般的说法是:“咱们回家”,或者“我们中国”,很少站在第三者立场上说话的。
看过电视,一些内行想到:“好像他还拜过李万春先生为师?怎么在专辑里一字没提!”有人则说:“不知究竟拜过没有?如果拜过,不能不提!”这一幕,不才是清楚了解的。
“文革”后,经中央文化部部长黄镇同志批示李万春先生从内蒙古京剧团调回北京。这位鼎鼎大名、艺术服众的名人回到北京,当时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都抢着邀约到本单位。原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当时任北京京剧院院长的张梦庚,则说:“李万春先生是从我们文化局支援西藏,又转到内蒙古的,回来当然落叶归根。”在张梦庚局长力争下,李先生到北京京剧院,建立二团,担任主演。自此巡回演出于大江南北大小城镇,并应邀到保定、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太原等地讲课。立时有北京的韩增祥、裴伟如,天津的董文华、马少良,保定的李伯培,石家庄的祝元昆,沈阳的汪庆元、顾景荣、黄少鹏,以及河南老调的杨百泉,山西晋剧的武忠、苗秀茂等多人争相拜师学艺。
李先生给马少良说了《走麦城》、《火并王伦》、《八大锤·断臂说书》等戏,马少良一一演出。直到1985年9月,李先生因晚期肝腹水,住进北京友谊医院。临终前一天,还在病床上,给前来探病的马少良说《连环套》、《骆马湖》,并说别耽误他演出。在下每向别人介绍至此,听的人总是说:“看来你的记性比马少良好,20年前的这些事,你还记得挺清楚,没忘!”我还记得马少良拜师前,有个小插趣:李万春先生跟他说:“我教你戏,义不容辞;你拜不拜我,没关系。从你的名字来说:你姓‘马",唱文戏,学马连良;叫‘少良",演武戏,学李少春、厉慧良。从你名字上,跟我李万春不沾边!”从而也体现了这位老艺术家的幽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