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深圳,由昆明经上海……日前,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的全国巡演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圆满收官。4个晚上逾10个小时一气呵成,大师名家与后辈新秀协力诠释,上海昆剧团的精彩演出,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唐王朝盛极而衰时的风雨江山,也看到了剧团薪火相传的清新风貌。

与8年前北京观众看到的全本《长生殿》相比,这次演出已换了新天地。老艺术家宝刀未老,当年的主演已成为团内中流砥柱,最年轻的“昆五班”闪耀着青春的活力,“90后”的新生代小生倪徐浩已成长为昆曲舞台上最年轻的“唐明皇”。

虽然是“昆五班”中的佼佼者,但倪徐浩完全没有想到这么早就开始承担如此重量级的角色。“这一炮能不能打响,我还是压力很大的,有蔡正仁老师、黎安师兄珠玉在前,观众会比较年轻一代的表现够不够格。”的确,对于倪徐浩而言,从巾生跨到大官生已非易事,尤其还面临着大官生中最难的角色——唐明皇。登台前,他还反复揣摩着抖袖的力度、步子的节奏,希望呈现得更令自己满意一些。

以倪徐浩为代表的“昆五班”能够站上如此重要的舞台,和老艺术家的传承密不可分,也受益于上海昆剧团为时3年的“昆曲学馆制”。从2015年至今,“学馆”组织青年演员有规模、有计划地向老艺术家学习传统剧目,努力实现着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传承目标,让昆剧艺术活态传承下去。

当倪徐浩唱完第一支曲子,台上风流帝王的形象跃然而出,观众的掌声表示了对他的认可。接下来,他和年轻的“杨贵妃”罗晨雪一起,将帝妃情爱演绎得浓烈甜美。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一声声喝彩是对倪徐浩的鼓励。

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全四本《长生殿》的帝妃组合中,只有一对是10年没有替换过的,黎安、沈昳丽这对“昆三班”的舞台搭档,也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百分百原班帝妃”。

几年前,上昆推出的《景阳钟》标志着“昆三班”集体接班,去年“临川四梦”进京演出,黎安、沈昳丽、吴双等“昆三班”的成熟面貌尤其令北京观众称赞。此次演出的全本《长生殿》中,他们已成为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除了帝妃爱情,全本《长生殿》也生动刻画了社会政治的演变,而上昆整齐的行当、齐备的人才,将唐王朝盛极而衰时的风雨江山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都是从上海来的,上海大剧院的演出没买到票,这次北京一开票就买好了,不能再错过了。”“我从内蒙古过来,‘翘班’也要看上昆!”“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天津?十年前我在中国大戏院看过《长生殿》。”“什么时候来新疆?”……由蔡正仁和张静娴主演第三本开场前,热情的观众围着工作人员不停地发问。观众都说,他们就是冲着蔡正仁和张静娴来的。

从13岁拜师学艺,到20岁入团,蔡正仁和昆曲朝夕相处的时间已超过一个甲子。他亲历这门国宝级艺术从濒死到复生的全过程。看到如今台下如潮涌来的观众和场场爆满的声势,他按捺不住激动:“我回去要跟俞振飞和沈传芷两位先生的照片说说话,老师啊,你们生前梦寐以求的、放心不下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蔡正仁、张静娴是演出中最为年长的艺术家,也是全本《长生殿》的艺术指导。“岁岁花前人不老,长生殿里庆长生。”如果说“昆三班”是坚硬的顶梁柱,“昆四班”“昆五班”是值得期许的未来,蔡正仁、张静娴和他们所在的“昆大班”“昆二班”则是“五班三代”里的定海针。

当晚,不少观众是哭着看完全场的。“从《密誓》一折眼泪就开始止不住,两位老艺术家在台上跪着盟誓,互相搀扶着起来的动作令人动容。到《埋玉》一折,眼泪掉得更是停不下来,细节处理得太精妙了!”观众无殃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好的演员不仅能让自己快速入戏,更是有让观众一秒钟入戏的能力,而好的艺术家更是直接让人忽略掉演员的年纪,闺门旦的娇嗲柔美与大官生的风流倜傥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对有情人死生相隔的悲凉令人唏嘘不已。”

蔡正仁下场后,黎安与倪徐浩早早地就等在侧幕条,他们连忙走向老师,左右搀扶,将这位国宝艺术家送回化妆间休息。三代同行的身影,令人感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几代人共同等到了昆曲如此火爆的场面,一切都值了。”(记者 刘淼)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