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吴燕妮来北京戏校前是上海的一名高一学生,学习昆曲已经5年。从开始学习的第一天起,她就爱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并在上海市学生戏曲艺术节上两次获得表演一等奖。尽管父母都不太同意,燕妮还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北京戏校昆曲班……9月17日上午,当31名和吴燕妮有着同样志向的学生整整齐齐地坐在北京戏校排练场,参加2001级昆曲班开班仪式时,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艺术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北京市文化局积极落实文化部有关保护振兴昆曲十年规划和八项措施,立即批准了北京市戏曲学校和北方昆曲剧院联合筹办北京戏校昆曲班的申请报告。在3个月的筹备工作中,两家合作单位派出了招生考核小组,深入到浙江、江苏、上海和湖南等地进行招生考试工作,使昆曲班如期开学。

昆曲人才的培养计划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受到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北京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戏曲界的老专家郭汉城、刘厚生、朱家和著名昆曲演员蔡瑶铣等专程到戏校与学生们见面,勉励孩子们认识昆剧的价值,体会昆曲之美,继承创新,使昆曲发扬光大。

17岁的张媛媛来自湖南,学习花鼓戏已经有5年,没学过昆曲但曾经听过,对来北京上学非常乐意;13岁的张惠来自上海,1.64米的个头,其实才是个六年级的学生,她来北京前学习越剧,但表示更愿意学习昆曲,“学习昆曲更有前途”;而15岁的上海学生金文彬以前学习过铜管乐,问他怕不怕吃苦,回答是“不吃苦就不会有出息”。显然孩子们都有心理准备,也对学习昆曲抱有信心和希望。

北昆副院长刘宇宸告诉记者,1982年北昆曾以团带班,当时收了60多名学员,由于各种原因流失,如今只剩下十几名当时的学员坚守表演阵地。如今,各界对昆曲的重视大大鼓舞了昆曲界的士气,希望这一届学生能够多出一些人才。戏校校长孙毓敏很有信心地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培养好昆曲班的这些孩子。”

十几岁的孩子还不可能完全意识到他们肩上的担子。但大环境在转变,人们对昆曲、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在提高、在深入。相信兰苑新苗经过精心培育,一定会开出芬芳的花朵。 (中国文化报 徐涟 周向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