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忧思并存,这是日前在香港举行的“昆剧的现状与前瞻座谈会”上呈现的主题。这个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的活动,邀请了全国六大昆剧团掌舵人与文化部官员,和香港的有关人士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了昆剧艺术的发展现状。
价值回归制作繁荣
从事昆剧演出事业50多年的小生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对现状感到乐观,“现在昆剧有了很大改变,大家都在奋发图强,争取找回昆剧的价值。”江苏省昆剧院的柯军说,剧院近几年在文化部领导下实行了体制改革,现在每年可演出三百多场,今年上半年已演了257场。该院的演员收入亦大幅提高,一级演员年薪达六七万元,柯军本人每年亦有九万元收入。老一辈老师教戏也有三万元的教费,不再像过去教戏不收一分钱。
剧目制作也有可喜进步,江苏省昆剧团的《桃花扇》共推出青春版、豪华版、承传版、加长版、音乐会版及游戏版,根据不同场合与需要来调校出不同版本。苏州昆剧团的青春版《牡丹亭》更是在世界各地巡演,至今演出超过一百场。苏昆团长蔡少华表示,《牡丹亭》今年10月将于国家大剧院开幕期间演出,明年将往日本表演,甚至将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及金鸡百花电影奖颁奖礼演出,昆剧日益受到重视。
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说,上演《长生殿》时,一共演出了四本共20场,打破过往演两场也难的局面,上座率甚高。郭宇认为,如今昆剧的观众开始走向年轻化、高知识的层面。《长生殿》调查问卷也显示,大部分观众是经口碑相传入场,如果按照以往只演两场,口碑根本来不及传开演出就已结束。
缺乏领军人物新剧创作无方向
但昆剧的问题依然不少。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戏曲处处长吕育忠表认为,现在昆剧面对的最大难题是新一代表演领军人物不够。他希望昆剧不只活在记忆与史料中,而是活在舞台与生活中。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刘宇宸也认同说,据他们团自己的统计,“传”字辈演员能演的剧目约四百多出,而现时该团演员却只能演一百多出,因此必须要由老演员逐步教年轻演员。剧团在2001至2004年间开设了学员班,补充了20多名演员,学员接受三年训练后在团中半工半读,边学边演。同样注重人才培养的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张富光介绍,他们团为了培养青年演员,至今已派出50多名演职人员到上海戏校学习,打好基础后再回湖南学习湘昆特点。
除了人才培养,新剧目的创作也让各地剧团忧虑不少。北昆正计划制作排演《北西厢》,耗资数百万元,但令院长刘宇宸头痛的是,政府、专家、观众以及北京、香港、台湾等各方面的喜好与想法都不一,很难确定方向。
对于昆剧的创作现状,香港的专家表现出了担忧,香港大学中文系昆曲项目研究员古兆申认为,昆剧应该由懂戏的演员担任导演,一些话剧导演将演员单纯变成舞台工具,失去了戏曲原有神韵,对昆剧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样有此忧虑的是粤剧名伶阮兆辉,在他看来,昆剧如果太多偏向西方舞台的形式,会破坏我们中国原有的东西,昆剧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演员。(记者
潘妤)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