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距今算来已有百年历史的戏单,足具文物价值。初看此戏单既有“伶界大王”谭鑫培、“梨园汤武”王瑶卿,更有“青衣泰斗”被尊为“老夫子”的陈德霖。而且当日的戏码竟达25出之多。“外串”意为非本戏班演员临时参加演出,说明本次演出中有部分演员属于临时搭班长春部。“带灯”二字,表明演员也是“挑灯夜战”。据查演出戏班长春部,是由名小生陆华云和名旦胡素仙于光绪三十年(1903年)共组的,该科班吸纳了30多位清廷供奉,分别担任京、昆、文武场的教师,培养出了张春山、张春彦、张春林、荣春善(蝶仙)、迟春明、张毓庭、朱桂芳等优材生,故有“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不离韩家潭”(韩家潭乃长春部所在)之说。
九月初二云、贵士绅假座正乙祠戏楼举行公讌(宴),开锣戏《赐福》是出在当时喜庆寿日必演的吉祥戏。天官、财神、福星、寿星等满台的神仙,取其"如意吉祥、财源茂盛"之意,因长春科班受宫廷支持,演出时演员有时要上100多人,其阵容和彩头的新颖也是其他科班无法比拟的。(杨)韵芳扮相俊美,先工旦行后改小生;小奎官是刘来宝,花脸演员,其父刘万义为嵩祝班弟子,号称“大奎官”;(张)彩林先唱武旦后工小生;徐立堂铜锤花脸;张毓庭票友下海,专以唱谭(鑫培)派文生戏为主,在北京很红,只唱了很短时间就被上海约去,后逝于沪上;黄三即黄派架子花创始人黄润甫;《(喜)荣归》的杨小朵乃杨朵仙之子,杨宝忠之父;龚处即老旦龚云甫未下海之前的称号。李五为李顺亭;(陆)杏林是京、昆小生,以瘦削形容演绎穷小生之《连升店》王明芳、《玉玲珑》韩世忠、《关王庙》王金龙最佳;(陈)德林(霖)以继承传统为主,并致力于传课授徒,一生未间断舞台生涯,他的《四郎探母》、《雁门关》之萧太后最为妙肖;李六乃李寿峰,以唱昆腔老生戏最著名;李七即李寿山,先工旦后工花脸,一度在"富连成"社任教,梅兰芳的《春香闹学》就学自李寿山;他们四人合演的《前后亲》系清代李渔《风筝误》改编而成,故又名《风筝误》,一般只演《惊丑》、《前亲》、《逼婚》、《后亲》四场。剧情为书生韩奇仲德才兼备与戚友先同学,詹烈侯有女一丑一俊,俊女名詹淑娟。清明节,戚友先放风筝,韩奇仲题诗赋上,不料断线坠入詹府,韩见一丑女。戚父向詹家提亲,洞房之夜丑女成婚,戚友先见其相貌奇丑,但木已成舟。韩奇仲赴考得中状元,詹家以次女议婚,韩恐为丑女坚拒。合卺之夕,韩奇仲独坐不寝,后掀去盖头惊其艳美,皆大欢喜。梅兰芳曾于1915年演出于吉祥园。1930年尚小云重排改名《詹淑娟》演于中和戏院。荀慧生演时为陈墨香所编,与老本不同。小生朱素云与孙怡云有“金童玉女”之称,常合作演出生、旦对戏。(王)凤卿、(罗)百岁、路三保(宝)都是有名的老生、文丑、青衣演员;王凤卿长于靠把戏,15岁搭四喜班,一次在福寿班演《文昭关》得汪桂芬赏识传其技艺;罗百岁为景和堂弟子,他与谭鑫培、田桂凤合演得《乌龙院》之张文远的表演,实是绝活;路三宝的刀马、花旦戏皆擅,偶演小生戏亦极精彩,《穆柯寨》中穆桂英的表演戏路即为路氏所创,王瑶卿、梅兰芳、筱翠花、荀慧生均受其教益。(胡)素仙正工青衣,他与陆华云合组长春科班。这张戏单还有余叔岩、贯大元的开蒙老师——吴连奎,他与路三保(宝)、(田)保林合演的《双铃记》即《马思远》、《海慧寺》,取材清代实事,曾一度被禁演,1956年10月5日在京露演。当时的姜妙香艺工青衣,乃陈德霖老夫子的六大弟子之一,姜妙香的《玉堂春》当时很叫座,一句叫板“苦哇!”台下喝彩迭起,王瑶卿赞赏“就这一句足抵人家一出戏。”十八岁的姜妙香搭入长春科班,由于长年奔波戏园、堂会,为人又老城忠厚,“执公执令”唱完一出又一出,最终呕血,十九岁经田宝琳建议拜乔蕙林为师,始学昆曲。1915年,姜妙香正式改攻小生行。当时名噪一时的长春科班,在陆华云去世后即宣告解散,那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只办了四年,科内学员转入“承平社”或“喜连成”等其他科班。
这张老戏单,不仅反映出前辈艺人当年演出剧目之丰富、阵容之强硬,其盛况更使今人憧憬,可称得是京剧发展史上民间演出活动灿烂耀目的一页,欣赏这张百年故物,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历史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摘自 《中国京剧》2005年第1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