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春天刚刚露头,京城的各戏曲院团就已经备下了分吃“蛋糕”的“餐刀”。不管是大院团还是小剧场,都在悄悄地开始了新的一轮造势行动。中国京剧院大批新剧目的“怀胎”,北方昆曲剧院的“进驻”北大,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捆绑”上相声的营销术……要出什么牌,似乎都已经“算计”好了。
中国京剧院:于魁智走西口张建国反帝制
这几天,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每天睡得都很晚,新年伊始的繁忙虽早已成惯例,但今年似乎要比往年忙得多。
从这个月底开始,中国京剧院将跟中央电视台《梨园擂台》栏目合作,在全院三个团的青年演员中进行选拔,并由成绩最好的演员录制出10台折子戏在该栏目中播出。这种通过电视媒体展示新人、推广京剧的方式,正好彰显了中国京剧院作为公益性单位的作用。
虽然三个团、一个工作室满满当当的演出计划多达十几项,但吴江显得胸有成竹,慢条斯理地向记者一一介绍。吴江说:“上半年院里的重头戏应该是走遍沈阳周边地区的三下乡慰问演出。这次的演出阵容非常强大,我们全院的演员都会参加,分成几个小分队到沈阳、鞍山、锦州、抚顺、盘锦等地的工厂、部队、学校、监狱等基层演出。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观众有很深厚的京剧基础,我们这次大范围地深入到沈阳周边地区,还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演出带动京剧市场的发展。”
由张建国、李海燕、耿巧云、邓沐玮等主演的现代戏《秋色渐浓》,即将完成所有的案头工作。这出戏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由上海越剧院副院长李丽创编,特邀云南省京剧院院长张树勇执导,将于5月份在北京首演,并参加12月份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活动。今年6月至8月期间,张建国将率领该院三团赴日本演出60多场。因为日本观众对中国的三国故事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所以三团赴日演出的剧目是一套重新组合的“诸葛亮系列剧”,以满足日本观众的喜好。
该院一团将由于魁智、李胜素等领衔于8月份再赴台湾演出,回京后将开始投排新戏《走西口》。这出与山西省京剧院合作的现代戏将成为中国京剧院今年的重点新创剧目。
去年,京剧跟藏剧合演的《文成公主》受到了普遍关注。今年5月,该剧将在北京首次正式演出。过去李光与日本艺术家同台把京剧和能乐结合在一起,与这次京剧和藏剧联姻的多次成功,给了吴江很多的启发,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与日本能乐舞踊掌门人洽谈,再运作出一部京剧和日本能乐舞踊合作的新剧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献礼。但是具体细节,我们还得暂时保密。”
除了新编戏,中国京剧院今年重点整理改编的剧目还有于魁智、李胜素、李阳鸣的《宝莲灯》;于魁智、李阳鸣等演出的《陆文龙》;李胜素、张威的《柳荫记》;耿巧云的《红楼二尤》;邓敏、黄炳强等主演的全部《穆桂英》和《花木兰》;张火丁主演的全部《红鬃烈马》、《鸳鸯冢》等。
目前,梅兰芳大剧院已经全面封顶,中国京剧院正在为大剧院的内外装修进行招标。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大剧院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吴江说:“到那时,我们院也要成立一个文化公司,负责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
北方昆曲剧院:100折昆曲“扎营”北大
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刘宇宸的办公室里,有人在窗玻璃的浮土上写出的“百花记”三个字很是清晰。记者看着窗玻璃开玩笑地对刘宇宸说:“显然是你站在窗前沉思时,想到了这个戏。”刘宇宸反应过来后哈哈大笑,答道:“是呀,折子戏《百花赠剑》经常演,但整出《百花记》却有40多年没演过了。今年,我们要把全本《百花记》立到舞台上,而且要用这出戏参加7月份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昆曲节。”
重新改编的昆曲《百花记》不再突出“间谍案”,而是淡化战争氛围,突出情感,着重描写由杨凤一和王振义担纲主演的百花公主与化名海俊的江六云这对青年的爱情之花,在战争阴云中凋谢的悲剧。
说起北昆今年的经营思路,刘宇宸兴致勃勃地透露了“北大昆曲剧场”的计划,而且还为这个为时近10个月的活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2006昆曲风”。据介绍,从3月10日晚开始,隔周的周五、周六两天晚上,北方昆曲剧院都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多功能厅演出昆曲。每场开场前的半小时,将由著名的学者、艺术家为大学生们举办昆曲欣赏讲座;演出结束后演职人员将与观众进行半个小时的当面交流。这项活动会持续一年的时间,3月至6月为春夏季,9月至12月为秋冬季。在今年的演出中,北昆将会有30多台、共100折经典传统戏上演,保证每天演出的剧目都不重样。
刘宇宸说:“去年我们在北大的演出占到我们全年演出场次的15%,而且全部是以营业性演出,这对于昆曲来说是很难得的。无论是整本大戏还是经典折子戏,不管是青年演员担纲还是艺术家领衔,北大观众的热情,使我们曾经一度寂寞的昆曲演员在北大舞台上找到了久违的尊严。我们认为,昆曲现在并不急于去闯市场,而应该着重培育市场,所以我们把很大的力量放在了高校,并且保持30元至60元的低票价。”
送进北大舞台上的戏,除了《牡丹亭》、《长生殿》这样的经典剧目,还有《金不换》、《出潼关》、《花婆》等一批冷门戏。这样的戏青年观众能接受吗?刘宇宸说:“不常见的戏并不代表不通俗,只不过技巧难度大些,所以很多院团都不演了,同学们应该更有兴趣看看我们的‘家底戏’。”
刘宇宸还告诉记者,今年针对海外市场,正在准备把根据李渔作品改编的《怜香伴》搬上舞台。这出描写两位古代女子之间情意的戏,是由国外演出商确定的,将于今年8月份赴北欧演出,是一出因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作品。除此之外,北昆正在研讨并申报一出描写汤显祖故事的新剧目。刘宇宸说:“现在的观众只知道汤显祖是《牡丹亭》的作者,而对汤显祖本人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今年,我们打算以汤显祖的史料为基础创作出一部人物史剧,把汤显祖的形象和他的故事搬到舞台上。目前,我们正在挑选合适的编剧。”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打起了相声的主意
让相声与河北梆子同台,这看似有些滑稽的想法却正蕴涵着商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亚勋说:“我们团下属的北京民俗艺术团常年在天桥乐茶园演出综合节目,郭德纲就是在这儿演出火起来的,现在他的演出已是一票难求了。所以我现在正考虑让相声带动梆子,开辟新的演出方式,这种做法未尝不可。”
今年,该团迎来了个开门红,短短两个月不到就已经演出了60场,收入近60万。王亚勋说,这要归功于演员们甘愿“走下去”的结果。“春节期间我们没有休息,去了山东、天津、河北,以及京郊农村、社区演出,效果非常好。其实能让老百姓喜欢并不难,只要有认真、卖力、有一定水平的演员,有贴近百姓生活的戏,观众都会叫好。”
今年4月份,由彭艳琴、刘玉玲主演的《忒拜城》将去南美参加拉丁美洲戏剧节,同时该团还在筹排新的剧目争取参加八艺节。近年来,在许多大大小小的戏曲活动中都能看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身影,王亚勋说:“我们就是要争取多亮相的机会,就是要给戏曲爱好者形成较强的印象,扩大我们的观众群。现在,我们团的演员行当比较齐全,又有一批势头不错的年轻演员,所以我们也有信心在观众面前露脸。不像过去,好演员都凑不齐,更别谈排戏了。”
目前,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正准备投排一部新戏《叫魂儿》,这出由王新纪创编的现代戏已获得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该剧讲的是:治国娘一生含辛茹苦,为的就是让儿子治国成人、成才。没想到儿子却为了能当选副县长而违法乱纪,帮一个强奸了恩人孙女的学生改岁数,以逃避法律的惩处。事情渐渐败露,治国娘痛心万分。她发现儿子已经走上了一条邪路。是揭露儿子的违法行为,还是替儿子遮掩?治国娘终于选择了前者,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唤回儿子失去的灵魂,让他重新做一个好人。该团计划6月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开排,10月前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