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 “实施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绝不是搞平均主义,实行大锅饭”。昨天,在2006年全国昆曲工作会上,文化部有关领导再次强调。
自从被列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昆曲日益引起各方关注。 从去年开始,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开始实施,国家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昆曲事业。全国昆曲六院一所积极开展进校园活动,北方昆曲剧院一年进校园演出38场,培养了大批青年学生观众。
同时,他们还举办昆曲编剧、旦行演员培训班,组织昆曲赴海外演出,抢救、保存珍贵资料等。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苏州市昆剧院的《长生殿》等恢复整理剧目,都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
据悉,今年1000万元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创剧目及传统整理改编剧目的评估验收,其中包括北方昆曲剧院整理改编的《百花公主》、上海昆曲剧院新创剧目《一片桃花红》、江苏省昆剧院整理改编的《小孙屠》等。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蔺永钧再次强调,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不是由国家无条件大包大揽,而是支持那些率先进行院团内部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院团,调动和发挥演职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昆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记者贾薇)
(摘自 《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