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妃东渡》作为昆曲来演出看,无疑有相当令人失望之处,但是作为一出新编戏,它的独特的视角和许多的创新还是给了人们一些启示。

这出戏的主角杨玉环,其与玄宗皇帝的爱情故事历来为人所乐道,白居易的《长恨歌》于诗类为一代表,洪昇的《长生殿》于曲 类亦为一代表。而此剧的选材不再侧重于此,却选用了最早在日本流传的一个传说,即杨贵妃安史之乱中未薨于马嵬而携其兄国忠之子展转逃生随日本遣唐使东渡扶桑(时值日本奈良时代晚期),为孝谦女天皇接纳,居于宫中,后协助退位的孝谦太上皇挫败宫廷政变并废黜淳仁天皇而复位(更号称德女天皇),杨贵妃不久出宫,终老于日本民间。日本曾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门考证,发现过杨贵妃墓和其侄之杨氏后裔。在国内也曾有过据此而创作的小说电视和电影。这是帝妃浪漫故事的又一发展所以被取用甚广,并因其在日本的影响而往往成为两国文化合作的产物。 此剧的选材实际是把中国戏曲的新戏创作的立足点由本国文化向域外文化发展(虽然主角为中国人而其事本传于外国)。以外国或其他民族的题材进行创作在戏曲界(无论国外国内)历史颇久,在京剧界很早便创作过《化外奇缘》、《奥赛罗》、《拿破仑》、《李尔王》、《列宁在十月》等,而作为国外传入的剧种如话剧、歌剧、芭蕾舞等早期更是搬演并长期保留外国剧目。在朝鲜有家喻户晓的故事《春香传》,并有电影引入国内。早年,越剧改编并上演《春香传》,相当成功。前些时候,中央3台曾报导过中、韩、日三国各以越剧、唱剧、能乐合作演出三国版本的《春香传》各担前、中、后三部分,在日韩戏曲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虽然以朝鲜民间故事为载体却是三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大展示,也可看作世界戏曲史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与此相同,国外以中国题材进行戏曲创作的也很多,经典的如《中国孤儿》(取材于赵氏孤儿)、《图兰多》,而中国川剧界亦将《图》剧改编为川剧《杜兰朵》,并进京演出。昆曲界能把东渡传说搬上昆曲舞台并适当展示日本文化也是相当好的一次尝试,为剧本创作打开了思路。

昆曲作为传统戏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颠峰,同时又是内容最为丰富最典雅最具文学性的一个剧种,堪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被纳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昆曲的古典民族文化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与京剧与地方戏比起来要成功的表现时代的或国外的题材有一定的难度,既要用昆曲来表演此类题材而又能通过表演此题材完全的展现一个真正的昆曲就更难了!

要生存就要发展,就象百年古树的生长,必深其根坚其干而茂其枝叶。我们在展拓生存空间的同时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在京剧界,与日本能乐的交流开始很早,持续至今,日本的能乐大师来中国刻苦学习京剧表演,并将京剧的表演技巧融化到能乐的表演当中以丰富其表现。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先生也曾赴日本交流并受日本歌舞伎表演的启发而学习其技法,在《闹天宫》里,李光先生在表现孙悟空初任弼马温时的情态时,巧妙的引用了日本歌舞伎中扇舞的表现方式,到现在演此剧李先生仍然持日本友人所赠的日本折扇。中国文化自古即向周边渗透,日本朝鲜越南诸民族的文化都是建立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与中国文化相通的地方极多,比如服饰、礼仪、思想甚至社会生活都有相同之处。所以用昆曲来表演其题材困难不大。日本妇女的唐衣、华丽端庄的十二单和服、官员的圆领袍朝服朝靴,朝鲜妇女的唐装、襦裙、霞帔、花冠、文士的交领衫、帔、官员的乌纱帽、补服、朝靴、袍带、国君的衮冕等都与中国古代的服装乃至于戏曲服装都非常的接近或完全相同。桌椅床塌帐幔、摆设用具甚至文具餐具也都相似。而其举止言语礼仪更以效仿中国为美。所以在排演其国题材时,演员尽管穿着他国服装表现他国事件,然而在表演动作上和揣摩人物的情态举止表达人物的语言思想上距离相当的小。同时,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文学性很强的台词唱词、甚至典故的采取和诗词的吟诵都可以大量使用而不会因其中国化产生别扭的感觉。这样既真实的表达了原题材的本国文化特点又使得昆曲的特色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令一方面,对于其国戏曲的表演技巧音乐演奏我们也可以主动学习进行本土化的加工再适当的加以利用。

这样,在昆曲新戏的编排上,我们除了中国的传统题材革命题材以外又有了新的创作源泉。比如《源氏物语》,写的是日本平安时代宫中贵族的故事,是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纪事小说,在世界上影响很大,中国人也相当熟悉。作者作为日本宫中的女官,其文笔秀美凄丽,有大量的诗词对诵。与红楼梦一样,艺术价值相当高,用昆曲的曲牌来进行再创作能利用昆曲的语言和昆曲的音乐把原著的文学性和感情色彩表达的最为真实。因为这是一部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可以尽情发挥“生”、“旦”的表演特色。希望能吸引观众又不刻意改变昆曲的本质,为昆曲的创作题材尝试着生长出新的绿叶。 中国戏曲历来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但也因为其剧目本身的丰富而潜在的汉文化内涵使得外国人难以很容易的接受,利用其他民族的题材进行演出,是通过不同文化间的融合而在有限的程度上缩短彼此间的差异,为昆曲真正向域外传播并发展其空间而叩响门环。

总之,昆曲要发展不能为了吸引普通观众随意选取能引人注目的题材而且完全改变昆曲的特点以“适应”大众的欣赏水平。削足适履的做法在新戏编排上用的太多。作为创作人员,导演、编剧、演员等要真正下工夫耗精力,服装的精美,场面的宏大,舞台的华丽并非投入的重点,真正写出一出昆曲来才是昆曲人创作的目标。不但是为演出,为收入,为捧角,更要为了自己所毕生倾力的昆曲,为了昆曲的继续发展继续生存而尝试探索努力! 以上系外行之言,如有偏颇和错误请诸位前辈不吝指正,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本贴由撷芳主人于2001年8月01日03:48:23在〖袅晴丝〗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