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世界申报的35个项目中,有19个入选,中国的昆曲名列榜首。
享有“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作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其经典意义臻于极致。然而,“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在高雅艺术知音渐众的时代里,在人们对芭蕾舞、交响乐等西洋艺术兴趣越来越浓的现状下,也应该关注一下本民族的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此举为昆曲的保护工作提供一次绝佳的契机,戏曲界,特别是昆剧界纷纷行动起来。
近来,全国昆剧界掀起了研讨抢救昆曲方略的热潮,6月下旬,北方昆剧院结合建院45周年,开展了一个大型的庆祝演出活动;紧接着,江苏昆剧院在南京举行了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在演出的同时,都举行了关于昆剧发展的研讨会;本月9日,文化部振兴昆曲委员会将在杭州召开为期3天的重要会议,制定抢救、保护、振兴、发展昆曲的10年规划;北京还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已拨下抢救、保护昆剧艺术的专款。与此同时,全国昆剧界正在为明年举行第二届中国昆剧节举行筹备工作。 上海将于本月中旬开展大规模的系列演出活动,以旺盛的姿态向世人展现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无穷魅力。
8月17日,昆曲将第一次进入上海大剧院,一台“中国昆曲精品晚会”在此举行。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梁谷音、张洵澎、张静娴、王芝泉、刘异龙、方洋、张铭荣等名家悉数上场,演出《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小宴》《扈家庄》等经典折子戏;8月20日,充满活力的昆剧新生代将在逸夫舞台上演新近整理改编的古典传统名剧《钗钏记》。该剧在中国戏剧史上颇负盛名,但鲜见于近年的戏曲舞台。这次演出将突出该团青年演员的阵容,使老戏焕发新面貌;8月21日的折子戏专场别开生面,内容全部是上昆近年创作的剧目片段,包括《司马相如》《班昭》《琵琶行》等,主演全部换成了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展示新戏新人的成果。“上海昆剧发展研讨会”也将在此期间举行,来自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专家们将就多项议题展开讨论,为上海昆剧的发展献计献策。 古调应自爱,今人亦须弹。借着联合国选拔人类文化遗产的契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植下,当代昆曲艺术工作者们正在发奋图强,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昆曲,一道来爱护她,扶持她。 新民晚报 陈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