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在黄牛手上以20元价格买得原价360元的票后,记者坐进人民大会堂,欣赏青春版《牡丹亭》的最后一场演出。
词曲古雅,唱做精美,人气旺盛,全在意料之中。然而,一些败兴插曲,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小我就可以不讲道理,我爱我就可以放纵热情?———由于本次演出是南京大学校庆特邀,所以场内大学生非常多。也听说,近年的昆曲热,大学生中尤甚。但见二楼台阶上都坐满了学生。于是,大学生与会堂管理者之间争端不断。清音绕梁之际,不断有争吵声斜刺里插过来。无论管理者怎么劝,这些学生们不管不顾,占据靠前有利地形绝不回座位,或者你走我进打游击。起初还觉着管理员态度恶劣,但见小青年们脸上一派坦然甚至嘻笑,才发现他们确实以违拗剧院公共规则为追星热情和天真可爱呢!
演出半个小时后,忽一声惊雷般呵斥传遍全场,台上的才子佳人和乐池乐队都被震得一愣。但闻:关灯!演出全给你们扰了!原来,电视摄像实在过分,为拍观众观剧,向最中间部分的观众席放肆打开“探照灯”,一阵“扫摄”。这样的灯光,不把看戏人眼睛照花才怪。
在这样的“探照灯”骚扰下,全场此起彼伏的专业、业余闪光灯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也看过国内外不少演出。如此“精彩”插曲,倒是头一回见到。想不通能进场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追”昆曲的他们,能忍心为古雅昆曲添加杂音?也想不通电视摄影为什么可以如此放肆,很多演出从版权和现场气氛计,根本不允许电视摄影进场,或只允许短暂拍摄,也不允许照相。
除了职业习惯,思考些演出管理为何不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最深的感受还是惭愧、惭愧,惭愧白先勇先生和诸多昆曲界人士鼎力打造《牡丹亭》,在南京遭遇这样的演出劣境!(王晓映)

(摘自 《新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