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被我戏称为宁波的“昆曲周末”,因为在这个周末,北方昆曲剧院建院60周年全国巡演到了宁波,周五、周六两天,《续琵琶》、《怜香伴》、《牡丹亭》,北昆的三台大戏,接连在逸夫剧院上演,令宁波观众目不暇接;北昆远道而来,南昆也不遑多让。与此同时,江苏省昆剧院的看家大戏“一戏两看”《桃花扇》全国巡演到了杭州;南北两大昆曲表演团体同时在浙江两大中心城市竞相演出,真是扎扎实实唱了一回“双城记”,昆曲事业一时间好不兴旺!然而“好戏还在后头”,就在那个周日,重阳佳节才过,也就是《桃花扇》杭州演出刚结束的第二天,《桃花扇》男主角侯方域的扮演者、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演员中的佼佼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钱振荣老师,携本院第四代优秀旦角演员徐思佳老师,应甬上枫林晚书店之邀,不顾舟车劳顿,专程赶来宁波,当晚即在南塘老街为宁波昆曲爱好者们奉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昆曲讲座。

上半年,我路过上海大剧院,看到剧院门外张贴着“一戏两看”《桃花扇》的巨幅海报,那时的演出由昆曲大师石小梅老师领衔,到了下半年的巡演场次,即以石老师的大弟子钱振荣老师为主,足见钱老师的实力。我久仰钱老师的大名,知他是省昆中生代的台柱演员,扮相既佳,嗓子又好,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昆曲小生形象——可惜我都只是在录制的节目里看过他的表演,连现场演出都未曾亲见,更不用说近距离接触本尊了。因此当我偶遇枫林晚书店郑老板,无意间听他提起最近请到钱振荣老师要来宁波开讲时,不由得一阵激动,连连表态,希望到时候能一起接待钱老师,一睹名角风采,郑老板爽快答应。

于是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10月29日上午,我随同郑老板一起到宁波火车站接人,10点半左右,钱老师徐老师等一行坐高铁准时抵达宁波。在人头攒动的出站口,我一眼就认出一身黑衣装束、身材挺拔的钱老师,连忙上前握手欢迎。我印象中的钱老师,因为总是与他粉墨登场的俊扮形象挂钩,所以不免误以为还是青年书生的模样,实则现实中的钱老师,已是一位恂恂儒雅的中年帅大叔了,一径笑吟吟的,说话和和气气,十分平易近人。这么一位大角,一点架子都没有,还真是令我有些意外,更感钦佩。接上两位艺术家后,我们便驱车送到下榻的酒店安顿好行李,又接去孝闻街的宁海食府吃午饭。车上闲聊,方知钱老师本人还是头一次来宁波。我突然想到钱老师还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位在新编昆曲《梁祝》中饰演梁山伯的演员,因此脱口而出:“钱老师,你虽然第一次来宁波,但其实你与宁波很有缘分!你演过梁山伯,而梁山伯恰恰就是宁波人,这附近就有个梁祝公园。”钱老师一听还有这个渊源,非常开心,还不忘谦虚说:“哪里,宁波是越剧的码头,《梁祝》又是越剧的经典之作,所以我们来到宁波,不敢说昆曲的《梁祝》有多好。”

在本地大名鼎鼎的宁海食府吃饭,席间自然少不得要上好些个宁波小海鲜的菜。钱老师也是满怀好奇,问这问那,吃得津津有味,徐老师更是对着那一碟冷盘装的血蚶惊得花容失色,我们同桌陪餐的人都笑起来。说来昆曲演员科班培养,考虑到方言因素,大多只能挑选苏州当地人氏,钱、徐两位老师,就都是地道苏州人,因此对海鲜陌生,并不奇怪。饭后钱老师兀自神采奕奕,丝毫没有要午休的意思,于是我们就直接安排两位老师去游览天一阁,宁波青年学者周东旭老师作陪,正好充当解说。从孝闻街到天一阁,不过数百米路,所以我们干脆步行前往,途经乌含巷,我还回头笑说:“钱老师,南京的乌衣巷名气最大,我们宁波则有条乌含巷。”

苏州城中处处是园林,而在宁波老城里已罕见明清园林格局的建筑,天一阁可算硕果仅存的一处,因此带几位苏州籍的昆曲艺术家来逛逛,更显得格外有意义。进入天一阁,在周老师如数家珍般地导游下,我们一下午几乎走遍了阁中的每一处角落。钱老师似乎特别钟爱传统文化,对每一处古迹、每一幅字画都认认真真驻足观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天一阁的藏书展区恰好看到了珍本古籍《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对于昆曲演员来说,这应该也算是祖师爷留下来的“宝典”了吧。

这一天我们拥着两位昆曲名角一路走来,似乎注定与戏台有缘,在天一阁秦氏支祠看到一座戏台,后来到鼓楼步行街又看到一座戏台,晚上去南塘老街,还看到了一座戏台,可惜没有对外开放,要不然我们真该请两位角儿登台亮相小试身手,以风雅六百年的昆曲,让甬城戏迷真正领略下什么叫“出将入相”什么叫“霓裳同咏”。

晚上的讲座内容是普及性质的,示范表演所使用的剧目曲子,除了徐老师独唱及两位老师合演的《牡丹亭》外,钱老师独唱的部分,就只有《长生殿》的一支北曲【叨叨令】了。这对于我们这些“昆虫”来说,显然是意犹未尽的,不过许多慕名而来的听众已是如痴如醉掌声如雷了。另外钱老师还详细介绍昆曲小生行当的具体分支,从巾生、大冠生、小冠生、穷生、雉尾生五个门类逐一介绍过去,再配上一帧帧演员扮上后的照片,我猛然意识到钱老师不仅扮相俊美,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戏路特别宽,小生的各种行当他基本都会,尤其巾生、大冠生、小冠生三门,更是拿手!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钱老师的师承,作为昆曲中生代传承人,钱振荣不但上承周传瑛、高继荣等老一辈昆曲艺人的余绪,更是亲炙于石小梅、蔡正仁、汪世瑜等多位当代昆曲生行演员中的大师级艺术家。这其中,石小梅老师是坤生界的翘楚,蔡正仁老师则被亲切地称为“蔡明皇”,汪世瑜老师号称“巾生魁首”,各擅胜场,可以说钱振荣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得到了最全面最正统的艺术滋养。钱老师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的时候,他们这一代演员,既是不易的,也是幸运的,不易是指他们刚毕业那会,正赶上昆曲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剧场里台下观众甚至比台上演员人数还少,用他们自己的笑话形容就是“对着木器厂演戏”,幸运的是通过他们对舞台的坚守,在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又赶上了昆曲艺术的复兴,他们恰成了引领这股潮流的中坚力量!

当晚讲座接近尾声时,主办方还专门进行了钱振荣昆曲专辑《金声玉振》的签售环节,而钱老师的新书《吴歈传铎——钱振荣昆剧表演艺术纪实》也已在火热制作中。我欣然购得一套钱老师亲笔签名的《金声玉振》专辑,打开线装本,即看到一篇序文,作者张弘是省昆著名的编剧专家,也正是石小梅老师的先生,当然更是钱老师敬重的师长。序不长,其中有几句话读来特别熨帖,“我是看着他在艺术上逐步成熟的,他出身吴地,昆曲语言上毫无障碍,在台上演绎的多是柳梦梅、潘必正、郑元和这些个风流公子,而我眼中,从认识开始,便觉钱振荣是个老实孩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诚恳与踏实”。——也正是钱老师的这份诚恳与踏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我们也仅有一面之缘,但钱老师温和的笑容、谦逊的言行、认真的态度,无不如秋日暖阳,热人心头。

钱老师这趟宁波之行非常成功,我有幸全程陪同,侍奉左右。如果非要说点个人的遗憾的话,大概就是钱老师因为在杭州演出《桃花扇》才有空光临宁波,但这次讲座中却丝毫未涉及《桃花扇》的元素,而我本人是非常喜爱省昆《桃花扇》的,以至于日常还会自顾自哼唱几句剧中的曲词,特别是开场那支【懒画眉】: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词好曲美意境佳!希望下次钱老师再来时,我还有机会当面讨教,斗胆与之合唱一回这支曲子吧。(作者:车厘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