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俞振飞的演出业已偃旗息鼓,看了一出《桃花扇》,感觉颇佳,特与诸君共飨。

结构

石小梅的全本昆曲《桃花扇》,没有看过,但是杜近芳的同名京剧是有的,连同京+昆的最新版,应该是三个版本。三者皆出自孔尚任的原作,惟改编者各自剪裁,见仁见智。
新版结构比较合理,场次安排得当,虽然长达150分钟而不觉其冗。杜版的有些琐碎,头场文庙本来可以做个过场处理,却长达一刻钟,令人昏昏欲睡。

表演

杨春霞年近六旬,而音色之圆润,感情之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杜近芳的 李香君虽然也不错,但柔美有余而刚烈不足。杨春霞则将此二者把握得很得体。因为李香君虽然风尘女子,原作者却是将她作为一个无限忠于前朝的烈女子来描写的,作为一个对立面,本意即是来讽刺当时的逆子贰臣的(如洪承畴、钱谦益等人)-- 这其实是一出“现代戏”,因为明亡于1644年,距离创作 时间不过五六十年而已。

唱腔

杜版里唱得不多,大段大段的念白--尤其是前半部分,几乎是话剧,而且有不少切合抗战时髦的话语--原改编者似乎是欧阳予倩,这应该与当时的大气候有关……
新版是京昆的杂交,但音乐节奏以及锣鼓经的安排却完全是京剧的。剧中昆曲曲牌的唱段并不多,只是在最后两场由蔡正仁大唱特唱了一通。蔡本是上昆的团长,唱起皮黄却毫无昆曲痕迹,不愧俞的高足!
剧中见扇一场的南梆子,结尾的反二黄,都设计的很动听。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骂筵一场杨春霞有二十几句的唱,主题是训斥权贵们的麻木和腐败。胡琴一响,听得出定弦是“西皮”,但是什么板式竟然分辨不出,只是唱到后来加速--好象是从“无非是赵文华傍着严嵩”一句后大锣一击,转入流水才悟到前面的大约是原板--但过门的尺寸比普通的原板快得多,可见实在是新得狠!

遗憾

但也有不足。看完后我始终感觉这二者的不可调和--虽然作曲家的巧妙处理使它们较为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听来不至于太生硬。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最后一场小生旦角有一大段对唱,蔡正仁唱吹腔,杨春霞来二黄,感觉很不是滋味。悠扬的竹笛和激越的京胡怎么能混合呢……

结论

其实如果全剧都改为京剧,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完全有助于将这一古典名剧流传下去。

本贴由维康迷于2002年8月30日12:42:45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