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包丹庭,人称包大爷,是与红豆馆主齐名的票界耆宿。
我从小就知道伯父请了一位叫王福寿的老先生在家练功学戏。这位老先生脾气很古怪,并且每饭必酒。由于伯父对他非常恭顺,所以两人很投缘,文武昆乱无不倾囊相授,伯父持弟子礼直至将他养老送终。
伯父始终未下海,只是在亲友相烦时,演出堂会及各项义务戏。
我第一次看伯父演出是1922年,当时我8岁。他有一个跟包的姓于,每逢有戏他就到家取行头。那天我磨着他带我去,是在药王庙演敬神戏,天气很热,伯父演《挑华车》。卸完妆后汗流浃背,在大殿后石台上休息。为了我去看戏还申斥了老于。还有一次是跟我祖父在北京同兴堂看伯父演的《乾元山》,以后就再也没看过他演过这两出戏。在堂会戏中我看过他演的《八大锤》,但次数最多的是《探庄》和《雅观楼》,都是由杭子和司鼓,陶玉芝饰、栾廷玉和孟觉海。在赈灾演中我见过他与蒋君稼在开明戏院唱过《打渔杀家》,与章遏云演过《闺房乐》。为水灾义演在中和戏院与侯喜瑞、杨菊秋、傅小山等演出《战宛城》。在天津与近云馆主演出《奇双会》,还有与赵子仪演《对刀步战》等。他演《翠屏山》“杀山”耍一趟六合刀,用的真刀足有七八斤重。此戏曾留有剧照,惜毁于“文革”。他去上海是应徐凌云、江子诚、孙履安等邀请去演出昆曲《搜山打车》、《卸甲村》等戏的。
中华戏校成立后,校长焦菊隐请他到校任教。每星期两天,他教关德咸《宁武关》、《镇潭州》、《战潼台》;教李德彬《探庄》、《雅观楼》;给高德松说《青石山》中“接剑斩狐”的周仓;给赵金蓉、侯玉兰、李德彬等说《奇双会》,昆曲《断桥》他说通堂及场面;教李金鸿《八大锤》等戏。
到家里来请益的人也是经常不断,如章遏云、雪艳琴、叶盛兰、李万春、赵啸澜等。正式拜师的有童寿苓、江世玉。其他学生尚有李丹林、祝宽、刘叔诒,天津的郑继先、近云馆主,上海的顾森柏等。
1933年秋,俞戟门为其母祝寿在家举办堂会,有张依雯、阎庆林的《玉堂春》,我伯父演出《探庄》,大轴是杨小楼的《麒麟阁》。那天杨小楼对伯父说:“下礼拜天我在吉祥演《宁武关》,请您看看提点意见。”当时是说定了,不料那晚因我祖父身体有些不适没去。过了几天杨小楼打电话征询意见,知道伯父没去,才说:“您没去也好,我自己都不满意。等我整理整理再请您看吧。”未想以后杨小楼再也没贴过这出戏。
1950年后,伯父身体欠佳。他与张伯驹到天津义演,张演《问樵闹府》,伯父演《探庄》,刚演到一半伯父感到体力不支,后半出由童寿苓代演。但在1954年秋仍与顾赞臣在中国京剧院剧场作观摩演出《清风亭》,反串老旦。事后因患感冒一病不起,于冬日与顾赞臣老二位同在一周内相继去世。当时我正随团在山东演出未能侍奉在侧,迄今追忆犹感内疚。

(摘自 原《梨园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