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雷锋塔—断桥》、《孽海记—下山》等著名昆曲片段在沧浪区友新街道文化中心一一上演,剧终谢幕时,文化中心大厅内所有观众都为这优美的东方艺术起立鼓掌。而他们之中,不仅有来自周边小区的耄耋老人,更有从小爱好昆曲艺术的小朋友。昆曲文化在这里延伸——苏州昆曲学校首次落户沧浪区,成立友新昆曲传播培训基地。以此为契机,让辖区不同层次的昆曲爱好者们相聚一堂,共同感受昆曲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据了解,友新街道辖区人群中,对昆曲有着浓厚兴趣的居民不下两千人。街道成立的几年时间里,时常有居民向社区、向街道提出建议,希望街道和社区能够组织观看昆曲演出。而这次,街道把昆曲文化融入友新文化活动中心,与苏州市昆曲学校共建,借助昆曲师资的力量,开辟友新昆曲传播培训基地。基地的成立,不仅让居民们如愿以偿,还向他们提供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昆曲内涵。
今年67岁的周育文,对昆曲的喜好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传承了400多年的《牡丹亭》是周育文老人的最爱,不仅家中音像、书籍样样俱全,而光看电视录象不过瘾的他,还经常找上自己的老友幺炳章一起,到处赶场子。只要苏州哪里一有昆曲演出,总少不了两位老人的身影。这次,周老一早就赶到现场观看演出。曲终时,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从台上走下,周育文老人显得意犹未尽。他说,街道将昆曲演出开在了我们家门口,消除了自己长久的担忧。以前哪里有演出就往哪里跑,虽然尽兴但却劳累,眼看着年纪一天天大起来,身体也渐渐有些吃不消。而如今,自己和老友就不需要到处跑了,走出门,就可以看到演出。只要基地一有活动,自己不管刮风下雨,肯定在第一时间赶到。
年仅15岁、却拥有10年戏龄的万鹏程,是昆曲的“铁杆粉丝”。从小被爷爷培养出来兴趣的他,更是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几年来,爸爸妈妈为让他更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