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至4月13日,“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名家名剧月”尚未开幕,先期活动已经颇为热烈。对于主办方而言,让民族经典戏曲又一次集中展示,只是“名家名剧月”的初衷之一,让更多人关注传统艺术,关注民族戏曲,才是更深远的意义所在。“名家名剧月”对于很多喜欢剧场艺术的观众而言,可以算是一次机会极其难得的“饕餮盛宴”。因为这些剧目演员阵容豪华,场面巨大,投资不菲,演出的机会并不多。一位年轻的观众告诉记者:“这么多戏集中在一起很不容易,尤其是尚长荣的三部京剧第一次集中演出,特别是《贞观盛事》好几年没有演出了,这次终于可以有机会重温经典。”

早报记者从东方艺术中心的票房了解到,一些平常难得演出的经典剧目确实很受观众的追捧,每天来问讯演出情况的观众络绎不绝。目前,京剧《贞观盛事》的票已经全部售空,《曹操与杨修》和《廉吏于成龙》也已所剩无几。昆剧《牡丹亭》目前已经突破上海昆剧团历史上的单场票房纪录,昆剧《桃花扇》更是被大型企业青睐,不仅包下了一场演出,更是准备在演出当天举行一个大型的企业文化社交活动。

由于整个展演名家云集,大部分名家都拥有一批忠实戏迷。前几天甚至有宁波粉丝团通过网上支付买了50多张《虞美人》的VIP票,并表示将在演出当天包车来上海看《虞美人》。

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名家名剧月”是一个面向新观众的活动,东方艺术中心的总经理林宏鸣说:“每一个中国人一生当中都应该到剧场看一次民族戏曲的演出。”因而,此次剧目的挑选都是在传统之上有时代创新的作品,可以说,10台剧目都是“给当代年轻人看的传统戏曲”。

让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一系列针对年轻人的推广活动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反响。尤其是3月9日在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举办昆剧讲座活动,意外地吸引了大量外企白领。这个简称“外服”的公司,服务的是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的外企员工,原本,主办方担心文化差异,“名家名剧月”的活动不会让外企白领们有多大兴趣。没想到当天的讲座吸引了近100个来自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白领,有的带着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带自己刚读小学的女儿一起来听讲座。

讲座的现场互动出奇热烈,扮成武旦的白领顿时显得英武,台下也笑作一团。活动结束后,白领们纷纷填表要求加入昆剧团的会员俱乐部,更有很多人立即购票以一睹名剧风采。

传统艺术吸引社会目光

“名家名剧月”可以算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民族戏剧艺术的集中性演出,不仅吸引了原本的很多戏曲爱好者,还吸引了很多原本对中国传统艺术陌生的人的关注。

在课堂以外,让学生走进剧场欣赏高品质的戏曲演出,是对戏曲最有效的教育和普及形式,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所在。但由于票价和观念的障碍,目前大部分学生和学校都对此没有意识。这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几天前,一位中学的德育处老师,在得知“名家名剧月”的系列演出后,专门来东艺订了10套共100张的套票。买票时,他表示说:“最近正好在讨论京剧进课堂,让老师们和学生来看看演出,肯定比上课效果好。况且这次剧目又都是经典,40元的学生票也不贵,所以机会很难得。”

据悉,今年,市教委推出的“走进经典活动”将组织中小学教师进剧场看演出,“名家名剧月”已得到一些学校热烈的响应。

在引起教育部们关注的同时,“名家名剧月”的民族特点也让外国友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海音乐学院有十多位来自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的留学生,得知“名家名剧月”后,特意选择了观看越剧《梁祝》,他们说,就是希望看一下东方戏曲如何演绎他们心目中东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最近恰逢英国BBC广播电台在中国制作“世界音乐之路”上的“中国民族音乐”这一专题,他们主动联系到主办方,选择了名家名剧月中的昆曲这一古老的剧种,打算把演出现场录制的声音呈现在世界各国观众的面前。

讲座互动感人

“名家名剧月”正式开幕之前,为了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艺术的距离,东艺联合了各参演院团举办了三场艺术欣赏讲座,现场不仅都出现热烈场面,更有不少名家和观众的感人互动。

在2月28日茅威涛和郭晓男的越剧讲座中,面对众多铁杆戏迷的支持,茅威涛甚至一度泪花闪烁,热情的老戏迷们甚至和同样激动不已的大学生观众抢起了话筒。3月2日的昆剧讲座中,不仅有计镇华、刘异龙等老艺术家现场手、眼、身、法的示范表演,还有和现场观众模仿戏曲动作的互动游戏。而3月9日尚长荣的京剧讲座中,一位88岁的老人拿出一叠历史悠久的老唱片,特地大老远地赶到现场,委托尚长荣将这些唱片交给资料馆或相关部门保管收藏,场面十分感人。

此外,在3月16日东艺还将邀请戏剧导演杨小青、上海越剧院艺术总监胡勖和著名越剧演员单仰萍主讲《虞美人的创作与越剧题材的拓展》,最后一场艺术欣赏讲座将在3月23日举行,剧作家罗怀臻将以“走进现代都市的地方戏”为题讲述地方戏剧。

◇ 记者手记

相对把名家名剧重量级的演出请到一起,更难的事,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重量,认识到它们的光彩。我们没有办法否认这个事实,在这个娱乐泛滥、资讯爆炸、生活节奏急速加快的年代,戏曲,已经离大多数人很遥远,它的节奏看似如此悠缓,它的故事看来如此久远,以至于让现代人觉得如此疏离,甚至陌生。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愿意走进剧场,真的能够沉下心来感受,你会发现,在这个方寸的舞台之中,在这粉墨春秋的背后,有太多的美,可以发现,有太多的传统,值得体味。

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曾说,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而事实上,作为一个中国人,一辈子没有走进剧场去看一次传统戏曲,也未尝不是一种遗憾。戏曲曾经承载着最乡土的民俗,也曾经寄托着上流士大夫的人文理想。

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开放到让我们可以零时差零距离地欣赏一切西方艺术,感知一切外来娱乐文化。戏曲在这样的开放中,多少有些茫然和无所适从。

但依然有很多睿智的艺术家在寻求突破,希望找到戏曲和传统艺术的方向。他们是成功的,因为即使站在世界舞台艺术的高峰,“名家名剧月”中的大部分剧目,都可以毫无逊色地与之分庭抗礼。而这些出色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无论站在空间和时间的经纬度,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家。但他们也是失败的,因为它们的成就,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在戏曲赖以为根基的文化语境中,得不到大多数普通人的认同。不是不想认同,而是大多数人看不见,或者,是根本没有机会去看见。

确切地说,“名家名剧月”其实是创造了一次机会,一次给大部分新的观众了解中国戏曲的机会。所有的10台剧目都是集中最经典的传统魅力,也吸收了最具时代审美的舞台元素,它们都是当代的传统经典,甚至可以留存后世,成为新的传统。他们是戏曲在今天生存发展的集体样本,也是观众了解这门传统艺术最好的突破口。

所以,不管你对戏曲有什么样的印象,这个月,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走进剧场,去感受传统的美。

(摘自 《东方早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