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申遗作为城市文化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很多人的关注。2007年,上海公布了首批10大类8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乐、曲艺、技艺等通过口传心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上海“特产”纷纷进入名录。像传统昆剧艺术、海派旗袍制作、上海港码头号子等,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去年5月底,上海昆剧团将全力打造的全本《长生殿》重新搬上舞台,这是《长生殿》问世300年来,第一次在现代舞台上全貌呈现。4本10小时,20天中连演5轮,传统剧目在上海引发了一股浓烈的“昆曲热”,向人们诠释着其独特的文化含义。
著名昆曲艺术家 蔡正仁:观众当中 19岁到35周岁这样一个年龄层的年轻人占了66.7% 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来最令我兴奋不已的一件事
蔡正仁老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昆曲学员,他师从当时仅存的近20位传字辈老师,唱了半个世纪的《长生殿》。如今,60多岁的他再次出演这出经典剧目,没想到还会有这么多的年轻戏迷。有着600年历史的昆剧,被誉为中国的“百戏之祖”。早在2001年,联合国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昆曲便位列榜首。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新一代昆曲传承人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上海昆剧团副团长 张军:你被评为遗产 你就濒临灭亡了 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客观的一个说法 给了我们很多新的鞭策和新的动力
从1998年开始,上海昆剧团坚持进高校演出已经有近十年,今年,他们还将继续带着昆剧艺术走进校园,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承诺:进高校的费用全由政府买单。
“海派旗袍制作工艺”同样进入了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霞芳是这一技艺的积极推动人。1998年,年过半百的她走进今东华大学高级时装设计班,从此便和旗袍结下不解之缘。1千多套旗袍的设计制作,李霞芳的旗袍不但融进了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还邂逅了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2000年,希拉里参加纽约州议员竞选,穿的就是李霞芳设计的海派旗袍。
上海霞芳中华服饰研究交流中心 李霞芳:其实它(海派旗袍)是一种中西合壁 十里洋场 看到很多老外穿的一些服装 就把他们的一些服装(元素) 中国人觉得比较漂亮的 就把它融合在我们旗袍的设计里面
西方人也认同中国服饰,这让一个梦在李霞芳的心中逐渐清晰,她要在舞台上向世界诠释海派旗袍的神韵。如今,李霞芳组建了一支旗袍服装表演队,上海大剧院、法国塞纳河边,都留下了海派旗袍的万种风情。
“兰骚惠些千秋业,只在承先启后中”,这是昆曲传字辈老师赠予学生蔡正仁的一句话,希望他们将昆剧艺术代代相传,而事实上,对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来说,这都是一句箴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