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苏州昆曲沁兰厅里总会传出悠扬婉转的“水磨腔”,这一小时的公益演出专为未成年人观看,根据中小学生的欣赏特点,演出的通常为昆曲传统折子片断,还配合通俗易懂、有问有答的讲解,上下互动、生动活泼……昆曲之“美”就这样渐渐抓住了未成年人的心。
为了促进优秀遗产艺术的保护,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我市于去年5月9日成立了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并启动了昆曲为百万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该工程实施以来,已为未成年人组织演出237场,观看演出聆听昆曲知识的未成年人达5万人次以上。
据介绍,普及工程实施“动”、“静”、“送”、“传”四个有效传播宣传方法。“动”即是每周一至周五在沁兰厅的未成年人演出专场;“静”是指组织学生观看昆曲博物馆陈列的平面展览知识。“送”就是送戏进校园,让远离沁兰厅的中小学生也能观看昆曲表演,聆听昆曲知识讲解。“传”是指进一步加强对已建立“小昆班”的中小学的教育、传授工作。如大儒中心小学、立达中学、草桥中学、昆山一中心小学等,培养昆曲小“票友”。苏州昆剧院的一、二、三级演员和青年新秀都曾走进学校、社区,手把手地教未成年昆曲社团中的学生,培育了一批昆曲新苗。表演的曲目,通常是较为通俗易懂的剧情内容、诙谐多姿的表演动作相结合,再配以精彩的现场讲解,不管是第一次接触昆曲的,还是对昆曲有所了解的小观众现场观看时,都能形成上下呼应、交流问答,达到了初步看懂听懂的效果。
(摘自 《姑苏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