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唱歌,喜欢看舞蹈和表演。来美后,在世界表演艺术之都纽约住了40年,看了不少歌剧、芭蕾、百老汇音乐剧。在所有的表演艺术中,昆曲是我的最爱。
几十年来,学昆曲、唱昆曲、看昆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这看昆曲的乐趣,随着抢救昆曲政策的热烈化,却渐渐冷却下来,实在不想看见昆曲被各种专家任意改造。
昆曲继承了中国音乐文学的精美传统,具有文学美。但是,一些现代才子们觉得昆曲的文辞太雅,很多人听不懂,于是大笔一挥,改成毫无文采的大白话。跟音乐息息相关的文辞既然改了,音乐自然也跟传统的不一样了。
舞蹈化的身段是中国戏曲独有的表现手段,载歌载舞,更是昆曲艺术的特色。如今在舞蹈专家的指导下,昆曲身段不但式样繁化,数量也成倍增长,几乎是无人不舞,无时不舞,不但脱离原来剧本中的时空和情境,更超越戏曲表演的界限,直接与舞蹈艺术比美了。
唱唸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基本功,许多年来,昆曲的唱唸已经是昆曲表演中最弱的一环,年轻演员更是没几个讲究唱功。或许是没有时间练,或许是觉得不必练,因為只要轻轻一张口,靠着小蜜蜂和中西合璧的大乐团哄托,看惯现代秀的观众也能接受。
而今,老一辈的昆曲表演家都退休了,或即将退休。年轻演员中,有些是老艺术家手把手教出来的,在舞台上也实践多年,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也许是还没有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总之,好则好矣,还不能让观众感动!
还有一些年轻演员是千挑万选特意捧出来的,形象无比美好,但是所有的好,也就是“形象好”三个字概括了。论艺术,只能说是戏校高材生,还在积极模仿的阶段。由于是乘直升机青云直上,名成利就,对自己的艺术已很满意,平时忙于作秀,也没有时间练功,更上层楼。
如何能把这“口传心授”的表演艺术传给年轻演员,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老昆曲艺术家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过,所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还没有糟到让人不敢看的地步。现代昆曲表演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一些 “新生事物”,那就是现代中国艺术工作者最热衷的舞美和舞台设计。
如今在中国电视台上所看到的表演节目,所有的舞台都是电光闪闪,云雾繚绕,有时还放烟火。一些大型歌唱会,排场豪华壮观,音响震耳欲聋,只看见台上的在喊(对着麦克风),台下的在叫(手里挥舞着小旗帜)。
2006年,我和朋友专程去苏州看第三届昆曲艺术节。展演的是几台新编大型昆剧,每一台都花费了国家上百万的津贴。所有服饰、道具和舞美,全是专家们精心制作。每场戏中都有云雾、电光和雷声。道具中有巨大如蜘蛛网的“刑具”,还有成排的桃花。
这些玩弄现代声光电的排场文化,与保护抢救昆曲风马牛不相及。不但喧宾夺主,把演员形象无限矮化,还浪费宝贵的能源和金钱,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损伤观众的视力、听力,而作為人类文化遗产的昆曲,不是被保护了,而是被改造成新型大众秀。
于是我想,与其花钱跑那么老远去看“排场”,还不如待在家里看旧录像带,让我心中的昆曲舞台保存一席净土。
(摘自 美国《侨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