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群女文青去看《牡丹亭》,回来后小声嚷嚷:实在看不下去。

这样的声音,在之前的一片赞誉中,算是朵小浪花吧?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因为热爱而坚持9个小时?一台巨星云集的演唱会不过二三个小时,提前退场的都不少呢,那些连声叫好的,有没有人披着皇帝的新装呢?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那些流水一样美丽的文字,已离我们很远了。《牡丹亭》火爆,与其说是昆曲的回归,不如说是昆曲一次极成功的营销。白先勇的声名,青春美貌的面孔,繁花似锦的包装,高校学子的热捧,还有“厅堂版”的天价门票,让《牡丹亭》俨然达到了“小资之上”的全新高度:喝星巴克,用IPOD,听《牡丹亭》。

有朋友在北京观赏过“厅堂版”,剧中每次换章节,都有两个京剧花脸打扮的男子把梁上的灯笼取下来,再由一个人手书章节的毛笔字,再挂上去。不过是一场春梦,但在那充满仪式感的细节之中,却隐藏着一个活色生香的古老中国——裙边的梅枝,钗头的凤,发上的残香,花间的旧影,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后花园,情思绵绵,咿咿呀呀——

传诵着《牡丹亭》的人,爱的是它的局部,还是它的全本?“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因为一段缠绵的句子,一个柔媚的手势,你觉得自己懂得了《牡丹亭》,就懂得了,即使看不下去,也没有谁会给你打上“没文化”的烙印。余秋雨评委在青歌赛上表现得太有文化,不是人人都觉得他“装矜”么。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念日日年年未停歇

其实,王力宏早就给那段谁都知道的唱段穿上了新的外衣,中间还夹了大段的RAP,叨得人头都晕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版《牡丹亭》吧,只借个壳儿,还情歌的魂儿,梅也是他呀,柳也是他。(付勤)

(摘自 《楚天都市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